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打造助农富民的科技引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采访纪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2票  浏览18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5月28日 14:5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区域主导产业核心地带建立23个产学研一体化的永久性试验示范站,打通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科技直接送到农民身边,构筑了一条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引导农民致富的快捷通道。
  
  5月的陕西眉县,猕猴桃正进入开花结果的旺盛生长期。穿过成片的猕猴桃种植,雨后的金渠镇田家寨村格外干净整洁,村庄道路全部硬化,家家建有小洋楼。
  
  “去年村里种植猕猴桃面积达3400多亩,很多农户收入都在20多万元,一半家庭购买了小轿车。”50岁的村支部书记孙乐斌说,“西农的专家是我们村的‘财神’,给我们指明了致富路。为了感谢他们,乡亲们专门把村里一条路命名为‘西农路’。”
  
  近年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区域主导产业核心地带建立了23个产学研一体化的永久性试验示范站,打通了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将农业科技直接送到农民身边,构筑了一条科技成果进村入户、引导农民致富的快捷通道。
  
  科技直接进村入户 家家户户发家致富
  
  田家寨村2002年开始种植猕猴桃,但产量不高,每亩平均产量只有千斤左右。2005年,西北农林科大在眉县建立猕猴桃试验示范站,常年驻站的10多名专家,定期进村入户教村民现代种植技术
  
  效果立竿见影。“亩产量提高到6000多斤,果型均匀,价格高,大伙的积极性一下就上去了。”孙乐斌说,“现在家家都种猕猴桃,95%的收入来自猕猴桃。以往还有年轻人外出打工,这几年全回了村。”
  
  孙乐斌一家从事猕猴桃产业,老伴种猕猴桃,两个儿子一个卖猕猴桃,一个运猕猴桃,自己则在村支书的岗位上为乡亲们服务。“去年我家种猕猴桃收入13万元,在全村只能排个50多名。”孙乐斌说,村里搞种植排行榜,大伙儿赛技术、晒成果。
  
  家家户户学技术、忙致富,这样的情景,不独出现在田家寨村,在整个眉县,在西北农林科大设有试验示范站的地方,都生动地发生着。
  
  白水县林泉镇可仙村村民曹谢虎种植了6亩半苹果,以前是粗放式管理,果树长疯了,产量却不高,每亩收入只有3000元。2005年,西北农林科大设立白水苹果试验示范站,7名教授常年驻扎、亲自示范指导苹果种植。在西农教授的指导下,苹果连获丰收,2013年,每亩收入达3万元。曹谢虎还作为科技致富代表去哈佛大学演讲交流,如今,每天到曹谢虎的果园学习取经的村民络绎不绝。在西农白水试验示范站的带领下,当地学习种植技术蔚然成风。
  
  “西农把试验示范站设在农业产区,设在田间地头,让教授长期扎根一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就是要以农民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克服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推广‘两张皮’的现象,有效解决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真正满足农业发展对科技的系统需求,努力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说。
  
  创建于80年前、地处陕西杨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一所真正处在农村的学校,从创建之初该校就高度重视农业科研和农业推广。1999年合并组建时,学校仍然保持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的办学特色。2005年以来,西农以试验示范站建设为依托,积极探索构建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推广体系,逐渐走出了一条以产学研融合支撑学校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
  
  目前,西农已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河南5个省份22个县区建立试验示范站23个,涉及猕猴桃、苹果、蔬菜、小麦、设施农业等多个领域,300多名科教人员在生产一线从事农技推广,200多名学科专家常驻试验示范站。
  
  依托永久性的试验示范站,学校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农民39万人,指导培育科技示范户2360户,培育的科技示范户人均收入翻了两番;累计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350项、面积1.325亿亩,新增经济效益300多亿元。
  
  “村民们对西农专家可亲可信赖了,说话比咱乡领导、村干部还管用。”孙乐斌说,如今在三秦大地,“西农专家”已成为响当当的品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