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贵州苹果业重新起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02票  浏览12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8月28日 11:30
  作者:王松;黄涛
  
  近几年来,贵州官方一些高档外事接待活动开始增添了一项新的内容——品尝产自本土的“高原苹果”。黔产苹果以其着色鲜艳,肉质细脆,甜酸适度,汁液丰富的风味和品质开始浮出水面,受到关注。
  
  其实,贵州苹果栽培始于上世纪初,开始由英国传教士引入。1957至1959年间实施大规模栽培,种植面积曾达4万多亩,每年还有一定数量的产品销往香港。1973年产自黔西北威宁的“金冠”苹果在“全国外销苹果基地现场会优良品种(系)鉴评”中获黄色品种第二名。全省苹果种植面积鼎盛时达到了10万亩左右。此后,因管理落后,品种单一老化,引进苗木品种不适宜,贵州苹果产业逐步衰落。
  
  上述历史演变改变不了贵州发展苹果产业的客观优势。从宏观上看,随着国内国际市场对苹果质量要求的提高,生产无公害高档果的环境优势逐渐向西部转移和扩展;从中观上看,南方没有商品苹果基地;从微观上看,随着贵广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贯通,贵州苹果销往重庆、两湖、两广运距短,运输成本低,运输损耗小。同时,黔产苹果成熟平均比北方产区早20天到一个月,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空间。
  
  贵州苹果重新起步始于2002年,来自山东烟台的专业人员租赁了地处黔南州长顺县广顺镇1200亩土地,开始优质水果的引种试验。他们通过实践打消了人们对贵州光照少的忧思;通过引进超低温工作能力很强的日本北海道壁蜂进行授粉,解决了低温阴雨天气影响盛花时期果树授粉的问题;通过选址、高抬树盘和开挖排涝沟等方法解决了降雨量大等令人焦虑的问题。又通过低干矮冠栽培技术利于果树舒展枝条,吸收光照,壮大树干,生长迅速,结果率高,还便于果实采摘,解决农民的栽种顾虑,并抵御住了今年初的雪凝灾害天气。2005年,长顺基地20多个优质果树品种挂果成功。
  
  试种成功之后,长顺基地迅速将果苗和技术进行推广:在基地的带动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推动下,目前,该基地已带动全省种植精品水果面积14000亩。就拿石漠化面积近80%的长顺县来说,将发展优质苹果产业作为该县喀斯特山区产业培育的生态选择,并在政策、投入和机制上扶持苹果产业,精品苹果种植面积5718亩。目前该县不少粮农变身为果农,增收效果十分明显。2007年,长顺基地生产的“高原苹果”品牌在全省第三届家博会上获贵州名牌称号。该产品不仅完全符合国家7项生态指标的检测,果实性状多个单项指数超过北方同类产品,由于含硒多钙,从产出之初就热销两广市场,并得到农业部和果树专家的高度评价。在该省近期于长顺县召开的全省精品苹果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河北农业大学知名苹果专家孙建设教授分析,苹果是我国入世后为数不多的具有明显国际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进入盛产期的果园亩收入达4000元以上,管理得好甚至可以上万元,非常符合农民增收的要求;同时苹果树根系固土能力强,对保持水土,改善喀斯特地貌,优化生态环境效果明显。据该省省委副书记王富玉介绍,贵州已确定力争2010年全省苹果种植达10万亩,2015年达20万亩。经过5至10年努力,把该省培育成中国南方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