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浙江:丽水市柑橘产业现状与提升对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丽水市农业局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4票  浏览49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10日 15:06

  二、柑橘产业低效原因分析
  
  (1)供大于求。在农产品总体处于买方市场格局下,柑橘供过于求现象更为突出。随着全国乃至全球柑橘生产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广东、广西、重庆、湖南、湖北和江西等省的大规模发展,柑橘产量迅猛增加。丽水以椪柑为主栽品种,量大、面广、上市集中、不宜加工等特点,导致品种结构性过剩和季节性过剩问题突出,柑橘“卖难”集中体现在椪柑、中晚熟温州蜜柑上。虽然2008年有柑橘大丰收、金融危机、“桔蛆”事件等多重因素影响,出现“卖难”有其特殊性,但全国柑橘总量过大,柑橘“卖难”导致的“低效益”有其必然性。
  
  (2)桔园过于分散、管理粗放,重数量轻质量现象普遍存在。据调查,我市多数桔农的生产规模人均不足2亩,不仅规模小而且分散,少则三五处,多则十多处,管理麻烦、费时费工,桔农技术和成本投入积极性不高。注重化肥使用,忽视有机肥使用;片面追求高产,忽视果品品质。在密植早产的果园进入盛产期后,舍不得疏树疏枝疏果,更不开展改土。标准化生产更是无从谈起,优质果率仅30%~35%。
  
  (3)优质精品高效果园的要求高、投入大、成本高,果农资金压力大。一方面需要大量劳动力和生产资料投入,按照台州高效果园的管理水平,一般每亩需1500元以上。另一方面柑橘效益不确定性,预期效果不明确,因而对桔园投入不足,形成急功近利、“靠天”生产园,生产的柑橘也是“纯自然”的果品,与优质、精品、高效的要求相去甚远。
  
  (4)基地基础生产条件不配套。我市橘园大多在山地上,且生产主体规模小,没有实力建设基础设施,集体和国家也未对基地基础条件改善有大的投入。因此,基础设施投入始终不足,全市绝大部分的柑橘园,没有果园工作便道和机耕路或机动车道,也没有水利设施,水源缺乏,基本没有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农药、肥料等物资入园,尤其是改土、有机肥施用,即使桔农有意识,也无能为力,生产、运输成本过高,严重制约了柑橘园的投入。柑橘果品出园,全靠肩挑人扛,人工成本越来越高。
  
  (5)产业化程度低。
  
  ——果品商品化处理程度低。大部分果品大小不一,着色不匀,病虫为害严重,产品不上档次,缺乏竞争能力;果品基本是统货统销,分级粗放、简单,没有包装,没有品牌或套用品牌,附加值低,产业链短。
  
  ——缺乏市场影响力、占有率大的品牌。缺少象“赣南脐橙”、“永春芦柑”、“黄岩蜜桔”一样在全国全省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多次获奖的名优柑橘,在市场销售中所占份额很少,只有样品没有产品;柑橘产量的70%~80%销往江苏、山东等农贸市场,其余的销往温州市场,基本上是大路货,没有进超市和商场,果品基本是在低端市场销售,大部分果品缺乏竞争能力,效益难以体现。
  
  ——营销体系建设滞后。没有一个完善的销售体系,在“桔农——贩销户——批发市场(或批发商)——消费者”这样产销链中,丽水柑橘营销没有核心与纽带,既没有核心品牌,也没有大型果品集散市场,营销队伍组织化程度低,游兵散勇居多,各环节处于游离状态,各自小而全,设施落后,缺乏宣传,缺乏品牌依托,缺乏科学分工与合作,营销成本高,难以做强做大。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千家万户分散经营,品种、品质的参差不齐不能适应大型批发市场和批发商的要求,只能坐等中间商(贩销户)来收购,桔农基本是游离营销体系之外。
  
  ——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中介组织不成熟,流通不畅。果品系列化服务不够健全,市场体系建设滞后。还没有真正形成若干个对全市或某区域的水果产业起强大拉动和辐射作用的、具有较大规模、较强技术和经济实力的龙头企业,龙头拉动作用小。
  
  (6)产业地位不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柑橘产业曾对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衢州柯城曾有“不靠儿子靠橘子”之说,我市一些重点产区也对农民改善生活、积累资金起到巨大作用。本世纪以来,柑橘产业与一些高效益的产业相比,以及与水果产业内的品种相比,比较效益降低,产业有萎缩的趋势,被边缘化,处于自生自灭状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的原因,有转型升级缓慢的原因,也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直接关系。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