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浙江:丽水市柑橘产业现状与提升对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丽水市农业局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64票  浏览49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10日 15:06

  三、提升对策
  
  效益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根据我市自然资源特点、柑橘产业现状和今后市场发展趋势,我市柑橘产业提升的总体思路是“缩减面积、控制产量、提高品质、培育品牌、加强推介”。围绕实施精品果业战略,推进“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
  
  1、切实引起重视,把柑橘产业提升,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丽水柑橘产业历经三十年的培育和发展,成为生态农业的一大产业,关系到广大果农的持续增收。去冬以来,柑橘销售遭受巨大冲击,产业发展面临困境。对此,要进行理性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这个产业。柑橘是南方最大宗的水果,我市具有优越的生态气候条件,这两个基本面并未改变。再则,短期对20多万亩橘园实行大部分改种其他品种也不现实。全市20万亩柑橘,常年产量20万吨左右,产值2~2.6亿元,平均亩产值仅1000~1300元,既是产业落后的表现,也是产业提升的空间。通过改善桔园环境,增加管理投入,提高优质果率,培育品牌,加大营销推介力度等措施,亩产值增加50~70%、整个产业增加收入1亿元以上是完全可以达到的。因此,实施柑橘产业提升,走精品果业之路是必然选择。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发挥环境、气候优势,改进产业存在的不足,在政策和资金上对柑橘生产给予一定的优惠和倾斜,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推进柑橘产业迅速发展、提升。
  
  2、切实转变农民生产观念。据初步了解,我市的橘园与台州的高效果园的常年性管理投入差不多,也就是说我们的成本并不低,而效益却相差很大。主要原因在于成本结构不同,同样的人工投入,台州在疏树疏枝疏果上,而我们却因过于密植、产量过高花费了大量采摘工。同样的肥料投入,台州注重有机肥或复合肥使用,我们又是因过于密植、产量过高花费了大量的化肥。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全面培训,切实转变观念、改变投入结构。
  
  3、立足改造提升,全面推行“三疏一改”技术。“三疏一改”是“疏树、疏枝、疏果、改土”技术的简称,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的一项行之有效、综合性的成熟技术。以疏树、疏枝来改善果园光照、通风条件,减低树冠高度、达到立体结果;以疏果来提高柑橘品质,提高优质果率;改土可改善果园土壤环境,使营养均衡,是优质果品的基础。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广泛发动。柑橘计划密植技术主要用于提高前期产量,但导致成年橘园郁闭度过高,造成产量过高、品质太差。必须采取“三疏一改”技术加以改造,保证柑橘品质。但是,目前果农对于这项技术还难以接受,认为好好的橘树、结出的果子疏掉太可惜。作为柑橘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首先要下力气让果农们接受。要层层培训、层层落实、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改造氛围。
  
  ——严格培训。以水果干部、辅导员、重点科技示范户和专业作业队为重点,严格按照“三疏一改”技术规程要求,组织技术培训。坚持集中授课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确保尽快建立一支技术过硬、既能操作又能传授的作业队伍。
  
  ——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柑橘三疏一改技术已推行多年,但效果还很不明显。究其原因,技术操作不到位是重要原因,基本上仅限于疏枝,而更重要的疏树、疏果和改土几乎没有实施,果农们也就感受不到“三疏一改”技术的作用。为增强对果农的示范带动,建立高标准的“三疏一改”示范基地已十分必要和紧迫。各柑橘产业涉及的县(市、区)及重点乡镇村要以推行“三疏一改”技术作为柑橘产业提升的核心,认真选择示范基地和示范户,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和发动、培训并建立专业作业队,落实技术方案、行政方案和优惠政策,把“三疏一改”技术操作到位。
  
  强化考核。有关县(市、区)政府要把以“三疏一改”为核心的柑橘产业提升工作列入对重点乡镇农业的考核内容,农业技术部门要细化工作方案,落实示范基地、示范户责任农技人员,加强检查指导,确保技术操作不走样。
  
  政策配套。实施“三疏一改”技术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且在改造后的第一、二年对收入会有一定影响,为调动果农积极性,各有关县(市、区)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结合各地实际,出台扶持政策,以促进柑橘产业提升工程的顺利开展。
  
  4、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因我市的柑橘“卖难”突出表现在椪柑和中晚熟温州蜜柑二个品种上,针对这一现状,在实施柑橘产业“三疏一改”技术的同时,还有必要淘汰一批、改造一批、提升一批。降低椪柑、中晚熟温州蜜柑比例,发展优质、特色柑橘品种,走出柑橘“卖难”困境。
  
  淘汰——对低效、失管的老果园、海拔350米以上及易受冻区域的柑橘园,果断淘汰,改种其他水果等。
  
  改造——对树势较好、树龄较轻的椪柑、中晚熟温州蜜柑,改接早熟、特早熟温州蜜柑、杂柑类、瓯柑等品种,减少椪柑、中晚熟温州蜜柑的面积。
  
  提升——一是在有条件的区域,连片种植无病毒早熟温州蜜柑等品种,建立无病毒柑橘基地;二是建立高效精品示范基地;三是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柑橘园基础设施投入,建立标准化示范基地。
  
  5、扬优势、高起点(技术、投入、规模)、优服务,积极加快地方特色小水果开发。在提升柑橘产业的同时,根据各县(市、区)产业特点,利用丰富的小气候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丽水特色小水果,如最具特色和丰富资源的枇杷、历史名果——云和雪梨、以及不同熟期的硬肉桃、早熟梨等品种。
  
  6、抓住机遇,积极引导基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目前的经营规模小、布局分散、管理粗放的果业生产格局,与现代农业的要求、与精品果业的要求是很不相适应的。2008年冬的柑橘危机,从一方面看是困境和挑战,给广大果农造成了重大损失;从另一方面看却是机遇,有利于行业整合。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主动加强引导,促使果园基地向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植大户流转,推进果业适度规模经营。
  
  7、培育品牌,开拓市场。以“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橘”——“山水”椪柑,松阳脐橙出口基地、青田有机瓯柑等具有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基地为带动,扩大影响面。主产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加大品牌整合、宣传的工作力度。培育1~2个在市场上叫得响的知名品牌,如申报“丽水柑橘”产地证明商标,扩大“丽水柑橘”知名度。整合柑橘营销队伍,有序组织,有序竞争,减少对外地客商的销售依赖,扩大本地柑橘的销售区域。加强市场建设。
  
  8、努力改善基地生产条件。基地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是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要千方百计争取省政府支持,并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努力改善橘园水利、道路设施等基础生产条件。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和扶持果农采取微蓄微灌、杀虫灯、大棚等设施,拓展休闲观光业务,提高果园综合生产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