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唐县木兰村的大枣强村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燕赵都市报冀中版   发布者:olaiya
热度109票  浏览19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0月25日 13:57
  唐县属北温带季风气候,全县70%的面积为山区丘陵,土质疏松,适宜大枣生长。唐县大枣栽培历史悠久,据《唐县志》记载,已有4000年历史。唐县大枣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著称,为枣中之上乘品,清康熙年间曾被皇封为贡品。干枣含糖量高达60-70%,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羊角乡木兰村地处县城北部山区,耕地少,山场大,村民世代种枣,是一个典型的红枣种植管理示范村。村支书苑金开说,村里281户家家都有枣树,枣树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通过种枣树卖红枣,村民们走上了富裕道路。
  
  唐县林业局局长赵灵安说,近年来,唐县把发展红枣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以“基地做大、管理加强、品牌创优、市场拓宽”为重点,结合退耕还林、太行山绿化等林业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红枣产业。制定专门规划和优惠政策,组织协调枣业发展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红枣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应用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开展多层次实用技术培训,建立虫情测报系统,普及科学管理技术。
  
  “木兰村的枣好吃,但是传统的枣树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红枣的产量和质量都受影响”,木兰村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苑金岭说,“为加强枣树科学管理,打响我村红枣品牌,增加枣农收入,去年3月,我组织本村30多户枣农,注册成立了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现在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有130多户枣农入社。我们实行规模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生产模式”。
  
  苑金岭接着说,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合作社拥有百年枣园、大枣供应基地5000余亩,常年聘请行业专家作技术顾问,以河北农大为技术依托,积极向社员提供科学种植和管理技术,多次邀请林果方面专家、教授对社员进行实地指导,统一培训,在枣树栽培与管理方面培养出了一批技术骨干力量,并建立了300亩大枣示范园,从而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户种植技术的提高,以达到增产、优产的目的。其中,100亩为枣缩果病防治实验基地,涉及果农30余户,枣树5000余株。实行从树上到树下较为科学的规范管理,以达到防治目的。
  
  近几年,枣产区枣缩果病(又名枣铁皮病)发生范围日益蔓延,枣果的产量和品质大幅下降,个别地区由于枣缩果病发生严重,减产达80%-90%,极大降低了果农的经济收入,阻碍了红枣产业的发展。
  
  “我们与河北农大、省果树研究所等5所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邀请专家从基地建设,技术培训,科技示范,技术攻关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唐县林业局高级农艺师任俊英说“林业局在天农果品专业合作社设立枣缩果病防治试验基地,邀请河北农业大学中国枣研究中心主任毛永民联合攻关,共同协作,采取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取得明显防治效果。8月底调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枣树缩果病发病率低于2%,对照发病率为50%以上。在果实采收前的10月2日调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的枣树好果率达90%,而对照好果率低于10%。枣缩果病防治取得新成效。县林业局和河北农业大学计划明年继续合作,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范围,努力攻克枣缩果病防治难关”。
  
  “一般阴历八月中下旬打枣儿,到家后还得及时晾晒,要不会发霉。俺们用荆条编成笆,一般小笆20多平米、大笆40多平米,以自家屋子大小来定,下面支上板凳,把红枣放在上面晾晒。赶上好天气儿,有半月就行了”,木兰村种枣大户苑国柱说。他种了20亩红枣,今年能挣3万多元。
  
  传统的大枣晾晒方式受天气影响较大,而且晾晒时间较长。社员苑套子说,合作社投资20多万建成一座烘干房,一天可以烘干两吨多红枣,生产效率高多了。去年合作社成立时我们就提交了“木兰红”商标注册申请,今年商标通过了审核。在河北省果品擂台赛上,“木兰红”牌唐县大枣还获了银奖。我们将和河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红枣深加工技术,把“木兰红”牌子做大。
  
  近年来,该县围绕“减损增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品质提升”的目标,大力实施红枣烘干棚(房)工程,以红枣的储藏、保鲜、干燥等主要初加工环节为重点,选择技术成熟、推广条件完备、预期效果显著的产地初加工设施进行普及推广,通过财政适当扶持,支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组织加快改善初加工设施条件,使农产品产后损失率大幅下降。实现高品质干制后,能降低红枣的水分、增加可溶性物质的浓度,使制品保留原有的营养成分、口感风味;产品不易腐烂,延长存储期;有效降低产后贮藏、运输、流通等困难,及时减少产后损失严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成为提高农民收入、推动该县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据了解,该县红枣栽植涉及18个乡镇130多个行政村,栽植面积达16.5万亩,占全县经济林总面积的55%以上,年产量2.09万吨,产值产值117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0.3%。主要以烘干大枣为主的加工龙头企业有4家,年加工能力290吨,销售收入达到1500万元,带动农户1.93户,从业人员0.8万人。形成了栽培有基地、加工有龙头、生产有标准、产品有品牌、技术有专家、服务有协会、销售有市场的产业化格局。
  
  近年,唐县大枣也收获了众多荣誉,唐县木兰村的大枣强村之路越走越宽广。(王长亮)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