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汇源果汁转战大农业 朱新礼感情之外有商业逻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69票  浏览40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6月28日 12:42

  “放手”果汁
  
  果汁行业对朱新礼来说,已经不再那么有吸引力了。
  
  朱新礼在2008年决定将汇源集团出售给可口可乐时,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进行调查,最终在一年后否决了这笔跨国并购。今年6月15日,在山东淄博举办的慧中国企业领袖论坛上,朱新礼还是觉得,从商业的角度看,那是一笔合算的交易。
  
  股价变化印证了朱新礼当初的判断。2012年6月18日,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汇源集团,股价在2.54港元收盘,这大约只是当初可口可乐计划并购汇源集团时报价的五分之一。汇源股价低迷与当前全球性的资本市场不振不无关系,但中国果汁市场增长缓慢却是不争的事实。
  
  包括汇源在内的国内多家果汁厂商,常引用这样一组数据来描绘中国果汁市场所蕴藏的巨大增长空间:中国人均年消费果汁不到1公升,尚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这组数据源自2007年针对北京、上海等六城市进行的一次调查,组织者为汇源集团和专业调查机构央视CTR。
  
  这份调查也分析了中国人不爱喝果汁的两大原因:消费者没有养成喝果汁的习惯,果汁的营养价值没有得到普及;果汁行业甚至一度受到食品安全事件的冲击,影响最大的一次当属2011年3月发生的塑化剂事件。
  
  2011年,汇源集团的收入仅增长了3.2个百分点,毛利润下滑一成左右。汇源集团在年报中指出,这里面既有“宏观经济环境充满复杂性与挑战性”的因素,同时受塑化剂事件影响,“本集团部分中浓度果汁及果汁饮料产品较其他产品受到更严重影响。但非果汁饮料和OEM业务仍保持稳健增长。”
  
  汇源集团竞争对手们旗下的果汁饮料也遭受巨大冲击。2000年前后,中国的果汁行业几乎与牛奶业同时起步,但十年时间,在蒙牛和伊利的拉动下,牛奶行业已经形成近千亿规模,而果汁行业仍然在数百亿元间浮动。其中,低浓度果汁市场被统一集团、康师傅集团做大,但是50%以上的中高浓度果汁市场规模始终没能超过百亿元。
  
  曾在一家国际对冲基金工作的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黄成扬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高浓度果汁市场规模始终没有做大,既有企业本身经营管理的因素,也与该行业资产密集属性有关,中高浓度果汁生产商往往需要从果树种植、榨汁加工、渠道建设,进行全产业链投资,对企业资金要求高;加上果汁行业属重资产行业,投资回报周期比较长,因此整个果汁行业利润在食品饮料领域只处于中游水平,较难吸引资金进入。
  
  朱新礼在1992年创办了山东淄博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时年40岁,曾在乡镇和县政府、地方国企工作多年,辞职前最后一个职位是山东省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那时候,官员下海创业,大都只能通过收购濒临破产的国有小厂,涉足的不过是纺织、服装、饮料等国有资本正急于退出的行业。
  
  二十年后,当国家政策上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绝大多数行业时,汇源集团已经成长为一家年收入近40多亿元的上市公司,打通了果汁、果树、农业上下游产业链。此时,利润率较低的果汁业务,已经不能满足朱新礼的企业扩张计划。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