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葡果酒大势预测
并购:原料供应型企业将成重点
我国葡萄酒的原料生产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国内一线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谁掌握了原料,谁就掌握了未来,这是不争的事实。
经过不断的扩张,张裕、长城、王朝以及威龙等一线品牌虽然在各产区跑马圈地,但是优质原料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在新一轮葡萄酒大发展的时机面前,巨头们势必会更加强硬地占领原料制高点。除了自建基地以外,多快好省的方法就是对各产区原料供应型企业的兼并收购。
在此,我们十分看好向来以收购兼并、资本运作出名的中粮酒业,对于基本解困甩掉包袱的大型原料企业银广夏的垂青,一旦运作成功,年增1万吨的产能将无疑会打破目前的产业格局。
大势:产业链的规范和优化是国产红酒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解决优质原料供给问题又是重中之重,收购葡萄酒原料型供应型企业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只是收购谁、怎么个收购法值得好好思量。
进口原酒上涨成定局,西部葡萄酒借势崛起
海关数据,2007年烟台葡萄原酒的进口平均价格为0.56美元/升,比2006年同期的0.7美元/升下降20%。2007年经广东口岸进口葡萄原酒均价加速上扬,进口均价为0.85美元/升,上涨10.6%。由于国内不少企业自2005年以来大量进口廉价原酒以解国内原酒供应不足之急,对进口酒有了一定的依赖,造成近两年进口原酒快速增量的同时,也刺激了价格的不断攀升。加上2006年和2007年全球性的葡萄歉收,进口原酒价格势必继续保持高位。
这就给国内原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以原料质优价廉著称的西部产区,一直保持着原料基地建设的快速增长势头,以甘肃紫轩酒业、新疆新天酒业、宁夏贺兰山酒业为首的各产区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方面开始显现后发优势,在2008年原料供需博弈中将进一步带动产区发展,缩小与东部产区之间的差距。
大势:家有余粮,不怕饥荒。作为农业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原料的短缺将继续制约我国葡萄酒的发展,进口原酒淘金,西部优质原料企业也将成为金宝宝。
果酒:新投资热点
“果露酒是一个朝阳产业,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着不可估计的前途。”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如是说。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果露酒的年人均消费水平不足0.5升,与世界年人均消费7.5升的水平相差甚大。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几年将是果露酒的“黄金发展期”,预计到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120万千升,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酒类产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2006年果露酒行业资产总计53.44亿元,增长16.37%;主营业务收入52.79亿元,增长27.10%;利润总额3.33亿元,增长15.71%;税金总额4.39亿元,增长14.67%。
近年来,在西南地区,果酒发展逐渐展露出良好势头。云南木瓜酒、贵州刺梨酒、四川30度“冰”酒均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品牌力。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四川梅鹤山庄酒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青梅酒、汉源地区的樱桃酒以及在四川大邑县一年间出现的10多家青梅酒企业,表现出了资本对果酒的深度追逐,给果酒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产业复苏指日可待。
大势:健康饮酒已成为时尚,时尚饮酒还健康。果酒似乎都有这样的血统,葡萄酒就是其卓越代表。只是果酒在产品标准、营销FromEMKT.com.cn手法、品牌定位上太多太滥,这需要在2008年和未来很长一时间来廓清。
我国葡萄酒的原料生产一直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国内一线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谁掌握了原料,谁就掌握了未来,这是不争的事实。
经过不断的扩张,张裕、长城、王朝以及威龙等一线品牌虽然在各产区跑马圈地,但是优质原料短缺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因此,在新一轮葡萄酒大发展的时机面前,巨头们势必会更加强硬地占领原料制高点。除了自建基地以外,多快好省的方法就是对各产区原料供应型企业的兼并收购。
在此,我们十分看好向来以收购兼并、资本运作出名的中粮酒业,对于基本解困甩掉包袱的大型原料企业银广夏的垂青,一旦运作成功,年增1万吨的产能将无疑会打破目前的产业格局。
大势:产业链的规范和优化是国产红酒企业当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解决优质原料供给问题又是重中之重,收购葡萄酒原料型供应型企业是一个立竿见影的方法,只是收购谁、怎么个收购法值得好好思量。
进口原酒上涨成定局,西部葡萄酒借势崛起
海关数据,2007年烟台葡萄原酒的进口平均价格为0.56美元/升,比2006年同期的0.7美元/升下降20%。2007年经广东口岸进口葡萄原酒均价加速上扬,进口均价为0.85美元/升,上涨10.6%。由于国内不少企业自2005年以来大量进口廉价原酒以解国内原酒供应不足之急,对进口酒有了一定的依赖,造成近两年进口原酒快速增量的同时,也刺激了价格的不断攀升。加上2006年和2007年全球性的葡萄歉收,进口原酒价格势必继续保持高位。
这就给国内原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以原料质优价廉著称的西部产区,一直保持着原料基地建设的快速增长势头,以甘肃紫轩酒业、新疆新天酒业、宁夏贺兰山酒业为首的各产区龙头企业,在原料基地建设方面开始显现后发优势,在2008年原料供需博弈中将进一步带动产区发展,缩小与东部产区之间的差距。
大势:家有余粮,不怕饥荒。作为农业资源型产业,高质量原料的短缺将继续制约我国葡萄酒的发展,进口原酒淘金,西部优质原料企业也将成为金宝宝。
果酒:新投资热点
“果露酒是一个朝阳产业,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着不可估计的前途。”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秘书长王琦如是说。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果露酒的年人均消费水平不足0.5升,与世界年人均消费7.5升的水平相差甚大。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几年将是果露酒的“黄金发展期”,预计到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120万千升,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酒类产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规模以上企业的统计,2006年果露酒行业资产总计53.44亿元,增长16.37%;主营业务收入52.79亿元,增长27.10%;利润总额3.33亿元,增长15.71%;税金总额4.39亿元,增长14.67%。
近年来,在西南地区,果酒发展逐渐展露出良好势头。云南木瓜酒、贵州刺梨酒、四川30度“冰”酒均已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品牌力。值得关注的是,2007年四川梅鹤山庄酒业有限公司投资1.5亿元的青梅酒、汉源地区的樱桃酒以及在四川大邑县一年间出现的10多家青梅酒企业,表现出了资本对果酒的深度追逐,给果酒产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产业复苏指日可待。
大势:健康饮酒已成为时尚,时尚饮酒还健康。果酒似乎都有这样的血统,葡萄酒就是其卓越代表。只是果酒在产品标准、营销FromEMKT.com.cn手法、品牌定位上太多太滥,这需要在2008年和未来很长一时间来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