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淮阴小小甜瓜变成了大产业
春去秋来,稻麦轮作,农闲时就出去打打短工……祖祖辈辈的淮阴双闸人习惯于这样的耕作。
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自创品牌,如今的双闸人走出了“瓜稻轮作”的新路子。双闸人通过产业化的甜瓜种植,在同样的土地上种出了相当于以前10倍的收入。
记者日前跟随淮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徐冉赴淮阴区双闸村进行了采访。据悉,该村是淮安市农业局高效农业示范村,也是江苏省“科技帮扶、百村示范”试点村之一。
一样的土地种出十倍的收入
记者在双闸村看到,田野里少见麦子的绿浪,更多的是成片的白色大棚。“我家的瓜叶子黄了……”徐冉等农技专家刚下车,就被等候多时的村民们拽进了大棚。
村民陈锦兵给记者算起账来,他说,同样的土地种小麦需要投入种子和肥料约200元,一亩收成约800斤,每亩净收入360元。而种植小棚甜瓜需要投入300元的种子和肥料以及900元的塑料小拱棚,但小拱棚一般能用3年,这样下来,每亩年投入在595元左右,一亩可产出6000斤甜瓜,每亩净收入在3600元左右,是小麦的10倍。
因为大棚一次投入上万元,双闸村里现在只有三四十亩大棚,绝大部分还是小拱棚。村民说,大棚甜瓜确实好,一个棚子能收入上万元。
好品质卖出高价格
双闸村种甜瓜开始于2001年,那年,一位嫁到安徽和县的双闸姑娘从婆家带回了甜瓜种子,让村长焦玉宝等3户党员带头种了8亩甜瓜。甜瓜上市后,细细算下来,相比种麦子,这8亩地种出了5茬小麦的收入。
就这样,双闸种甜瓜的村民越来越多,现在该村2000亩土地中已有1300亩种植甜瓜了。
焦玉宝说,当初因为缺少技术,种出来的瓜品质不太好,为了将瓜卖出去,他们甚至干过以次充好的事情。而现在,双闸村的甜瓜小有名气了,品质好了,不仅好卖,而且价钱也不低。为进一步提升瓜的品质,双闸村正借助省“科技帮扶、百村示范”工程的有利时机和南京市蔬菜所、市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大力推广优新品种,应用新型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打造品质优势。
产业化节本避险
种瓜的多了,村民们在购买种子、销售等环节上逐渐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2006年10月,双闸村甜瓜种植、经营大户自发成立了甜瓜产业协会。
会员毛利宝说,以前只知道要种瓜、卖瓜,根本不了解甜瓜产业的整体行情,更不知道注册商标、产品宣传等。身兼会长的焦玉宝说,要促进甜瓜产业发展,首先得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再次要培养市场意识、经营意识。
对产业化经营,种植户都心有感触。毛利宝告诉记者,2001年他开始种瓜时,种子要自己选、自己买,如今在协会的组织下,全村的甜瓜都实行了标准化种植,用什么药、施什么肥都是统一标准,如此一来,既规避了风险,又节约了成本。
品牌化开拓市场
目前,在淮安市农业局帮助下,以双闸村甜瓜产业协会名义注册的“凌双”牌甜瓜商标已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
种植户陈锦兵说,前些年,种植还未形成规模时,为了销售甜瓜,种植户们都得自己找车子,将甜瓜装车送到批发市场等待买家收购。2006年,当种植规模达到500多亩时,慕名而来的买家便开车到田埂上收购。
焦玉宝告诉记者,今年该村的瓜要贴上标签、集中配送、统一价格。最近,淮安市农业局帮助村里把“凌双”甜瓜销售信息贴到互联网上,信息发布之后,引来很多收购电话。
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自创品牌,如今的双闸人走出了“瓜稻轮作”的新路子。双闸人通过产业化的甜瓜种植,在同样的土地上种出了相当于以前10倍的收入。
记者日前跟随淮安市农业局蔬菜站站长徐冉赴淮阴区双闸村进行了采访。据悉,该村是淮安市农业局高效农业示范村,也是江苏省“科技帮扶、百村示范”试点村之一。
一样的土地种出十倍的收入
记者在双闸村看到,田野里少见麦子的绿浪,更多的是成片的白色大棚。“我家的瓜叶子黄了……”徐冉等农技专家刚下车,就被等候多时的村民们拽进了大棚。
村民陈锦兵给记者算起账来,他说,同样的土地种小麦需要投入种子和肥料约200元,一亩收成约800斤,每亩净收入360元。而种植小棚甜瓜需要投入300元的种子和肥料以及900元的塑料小拱棚,但小拱棚一般能用3年,这样下来,每亩年投入在595元左右,一亩可产出6000斤甜瓜,每亩净收入在3600元左右,是小麦的10倍。
因为大棚一次投入上万元,双闸村里现在只有三四十亩大棚,绝大部分还是小拱棚。村民说,大棚甜瓜确实好,一个棚子能收入上万元。
好品质卖出高价格
双闸村种甜瓜开始于2001年,那年,一位嫁到安徽和县的双闸姑娘从婆家带回了甜瓜种子,让村长焦玉宝等3户党员带头种了8亩甜瓜。甜瓜上市后,细细算下来,相比种麦子,这8亩地种出了5茬小麦的收入。
就这样,双闸种甜瓜的村民越来越多,现在该村2000亩土地中已有1300亩种植甜瓜了。
焦玉宝说,当初因为缺少技术,种出来的瓜品质不太好,为了将瓜卖出去,他们甚至干过以次充好的事情。而现在,双闸村的甜瓜小有名气了,品质好了,不仅好卖,而且价钱也不低。为进一步提升瓜的品质,双闸村正借助省“科技帮扶、百村示范”工程的有利时机和南京市蔬菜所、市农业部门的技术优势,大力推广优新品种,应用新型技术,加强质量管理,打造品质优势。
产业化节本避险
种瓜的多了,村民们在购买种子、销售等环节上逐渐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2006年10月,双闸村甜瓜种植、经营大户自发成立了甜瓜产业协会。
会员毛利宝说,以前只知道要种瓜、卖瓜,根本不了解甜瓜产业的整体行情,更不知道注册商标、产品宣传等。身兼会长的焦玉宝说,要促进甜瓜产业发展,首先得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技术,再次要培养市场意识、经营意识。
对产业化经营,种植户都心有感触。毛利宝告诉记者,2001年他开始种瓜时,种子要自己选、自己买,如今在协会的组织下,全村的甜瓜都实行了标准化种植,用什么药、施什么肥都是统一标准,如此一来,既规避了风险,又节约了成本。
品牌化开拓市场
目前,在淮安市农业局帮助下,以双闸村甜瓜产业协会名义注册的“凌双”牌甜瓜商标已向国家商标局提出注册申请。
种植户陈锦兵说,前些年,种植还未形成规模时,为了销售甜瓜,种植户们都得自己找车子,将甜瓜装车送到批发市场等待买家收购。2006年,当种植规模达到500多亩时,慕名而来的买家便开车到田埂上收购。
焦玉宝告诉记者,今年该村的瓜要贴上标签、集中配送、统一价格。最近,淮安市农业局帮助村里把“凌双”甜瓜销售信息贴到互联网上,信息发布之后,引来很多收购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