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2012年甘肃天水市果品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甘肃省统计局   发布者:olaiya
热度165票  浏览23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4月23日 12:28
  近年来,临夏市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市社会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并积极推进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振兴,要求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明确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文化产业改革发展特别是提高市场化程度上有了突破,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一、临夏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截止2012年9月低,临夏市文化产业单位共有84户,占名录单位总数的4.6%,226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9%,其中,从事文化产业的行政事业单位23户、619人,固定资产原价9072万元,收入合计2763万元,其中:财政拨款2237万元,事业收入87万元,经营收入439万元,支出合计2531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431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643万元;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业有58户,所有文化产业企业年末从业人数1641人,固定资产原价为12442万元,营业收入8932万元,营业成本7893万元,营业利润367万元,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12442万元,年人均23453元。文化产业增加值4288万元,同比增长2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1.49%。文化产业投资额10196万元,增长,占固定资产投资的2.98%。
  
  临夏市文化产业虽然获得了长足发展,增长势头强劲,总量不断扩大,但总体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文化经营单位少,起步晚,规模小,投入少,发展相对滞后,缺乏具有强大实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很多文化经营单位没有形成产业化运作,文化产业的发展明显滞后于临夏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文化设施偏少。临夏市作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发挥文化优势、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仍没有形成高标准的整体规划和品牌定位,标志性文化建筑数量少,难以满足现阶段群众文化需求。截止2012年9月底,临夏市文化产业单位书仅有84家,只占单位总数的4.6%。由于文化产业单位数量分布的偏少,不能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文化事业发展投入不足,文化产业规模偏小。一方面,临夏市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不足,致使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层次低,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截止2012年9月底,临夏市文化产业投资额10196万元,只占投资总额的2.98%。另一方面,临夏市现有文化产业规模较小,品牌少、附加值低,绝大多数处于低层次,低品位、低效益的状态,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例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2012年1—9月份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生产总值的1.49%。
  
  (三)文化资源的产业要素挖掘不够,资源占有意识和创新开发意识薄弱,文化资源整合开发力度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完全转化为产业优势。
  
  (四)消费观念滞后,文化消费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及功能,与居民的多维文化消费预期产生较大落差。居民文化消费主导地位尚未确立,社会平均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拉动作用不大,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2012年1-9月份,临夏市城市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179元,农村居民人均用于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为126元,分别占消费支出的3.3%和3.6%。
  
  (五)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产业布局不合理。到目前为止,临夏市还没有相对集中的文化产业区域,市场相对分散零乱,文化产业发展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许多经营者因管理不善、经营项目单一,消费者光顾少,导致经营情况差,处于名存实亡或半停业状态。
  
  (六)缺乏各类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文化产业是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的产业。文化生产的巨额投资以及文化产品销售的不确定性,一般经营者很难把握。因此,发展文化产业离不开高素质的经营管理、策划、营销等人才。目前临夏市文化市场经营从业人员缺乏专业化人才,难以适应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图文资讯

最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