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产区动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无籽西瓜说白了就像“无性繁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业部信息中心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65票  浏览53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6月23日 13:22
  前两天,城北某小区门口来了两个西瓜商贩,一边是皮卡车上满满一车现在最常见的花皮圆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麒麟瓜”,另一边是一位脸色黝黑的农民骑了辆三轮车,载的是黑皮大西瓜。两商贩都对自己的产品做了“现场展示”,各有一个西瓜对切亮相:花皮圆瓜个头稍小,4公斤左右,一刀下去,整个瓜应声裂开,红瓤多汁,基本上没什么瓜籽;黑皮大西瓜在6公斤左右,一刀下去,倒也清脆,红瓤里有点点黑色瓜籽。
  
  那晚的销售,三轮车明显火爆于皮卡车。其实两者价格上没有多大差别,但居民们都认为,黑皮瓜才是老底子的西瓜,好吃,安全。
  
  仔细想想,这倒是个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西瓜跟以前的西瓜到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无籽瓜越来越多?到底哪种西瓜更好吃、更安全?
  
  为此我们走访了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导张明方,浙江省农业厅科教处负责人陈利江、农作处高级农艺师胡美华,浙江省农业厅驻上海办事处主任蔡仁祥,台州路桥灵生现代农场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灵生等人。
  
  黑皮浙蜜VS“麒麟瓜”,天然VS大棚
  
  记者生于上世纪70年代,住在杭州最市井的河坊街,对于西瓜的记忆基本上是和明晃晃的太阳和满树的知了声连在一起的。那个时候,西瓜似乎都是放了暑假才有的,每天下午,孩子们拎着铁皮桶,去打一桶井水,把西瓜浸泡在里头。晚饭之后的“作业”之一就是啃西瓜。老底子的西瓜个头都挺大,一般都在10斤以上,大多数是黑皮的,也有花皮的,里面都是黑籽,有时候瓜籽吐在门口的梧桐树下,过两天,还会长出两片绿绿的小叶子。
  
  所以,当小个麒麟瓜、无籽瓜等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占领西瓜市场时,我们总是心存疑惑。
  
  我们的描述到了专家口中就成了专业的西瓜品种
  
  大个头黑皮瓜,那叫“浙蜜”——上世纪70年代末培育成功,是我们最早一代杂交品种的西瓜,也是露地(即指露天)西瓜的精品品种。“最早的叫浙蜜一号,现在浙蜜六号都快培育出来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杭州和省内(除台州)市场上“浙蜜”独霸一方,三十岁以上的人兴许还能记得那时的商店菜场里,西瓜摊上贴个纸板,写着“浙蜜一号”几个大大的字,类似于今天水果超市里随处可见的“温岭麒麟瓜”。
  
  现在市场上最常见的“麒麟瓜”,是以“早佳8424”为主的花皮圆瓜——这是在上世纪80年代由新疆吴明珠院士培育出来的,后由原浙江农业大学引进,最早露地种植时表现并不好,抗虫害能力差,容易裂瓜。但从上世纪90年代初设施(即大棚)种植全面铺开时,“麒麟瓜”一炮走红。
  
  目前,浙江省西瓜种植面积为140万亩,“麒麟瓜”占绝对优势,仅有金华、丽水一些山区还有一二十万亩“浙蜜”系列瓜。因为种植面积小,“浙蜜”绝大部分非大棚养殖,属于“天然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