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樱桃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红樱桃成了摇钱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环境报第8版  作者:张黎 周雁凌 季英德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7票  浏览23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4月25日 15:01
  乍暖还寒的春季,万物刚刚复苏。可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水泉镇的火樱桃有机食品基地,却是一派热闹的丰收景象:串串熟透了的红樱桃挂在枝头上,不仅引来了讨价还价的商客,还让南来北往的游客流连忘返。有机食品火了起来,也带动了樱桃采摘等相关旅游业的发展
  
  恬静的田园风光,繁荣的生态观光农业,也使“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示范区”的美誉落户山亭。火红的樱桃沟,由此开启了致富新篇章。
  
  樱桃为媒,火了旅游富了农户
  
  走进山亭区水泉镇郑庄村郑成有的火樱桃大棚,他正在修剪枝叶。谈起今年自家樱桃的产量和销量,他喜不自禁:“我种了11年的樱桃,收成一直都不错。如今我们村就像个大果园,空气好、环境好,城里人都开私家车来吃樱桃。”
  
  “这山沟里樱桃熟了,城里人怎么知道啊?这离城里很远呢。”看记者有些不解,郑成有连忙说,“有政府帮着做宣传呢,不愁没人知道。”
  
  樱桃成了水泉镇的“代言人”。近年来,山亭区委、区政府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举办火樱桃采摘节,利用丰富的樱花、桃花资源,推出赏花、采摘旅游线路。冬天樱桃棚外三九严寒,冰天雪地,棚内却热火朝天,青枝绿叶。往昔桃花醉游人,今日鲜果任君尝。如今,在大棚内过冬、接待游客、进行果品交易,已成为水泉镇果农的新潮流。
  
  据介绍,山亭区已有369个村、4万农户像郑成有一样种植火樱桃,户均收入4000多元。
  
  山亭区是火樱桃的原产地,地处南北方交接带,种植优势明显:往南水大不易成活,往北气温低结果晚。山亭区以“中国最早上市的樱桃”为卖点,从资金、技术、良种、销售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农民做大樱桃产业。果树提前休眠、地下升温、蜜蜂授粉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让山亭火樱桃抢占“鲜”机,春节前后即可上市,成为北方春果第一枝。
  
  山亭区还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发展模式,实施了火樱桃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市场化服务、网络化推广、品牌化营销,从2月下旬到5月底,山亭5万余亩“火樱桃”次第上市,年产量达到1200万公斤,产值1.6亿元。
  
  当地政府还引入生态休闲旅游理念,牵线搭桥叫响“火樱桃”采摘游。一到周末,来自周边地区的游客便涌入山亭上万个果树大棚里,争相欣赏、采摘、品尝樱桃。
  
  山亭区环保局局长张学全告诉记者,山亭区作为全省贫困县,农民脱贫致富靠山、靠果,必须大力发展林果生态经济。目前,山亭区果树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3万亩,年产樱桃、板栗、大枣、油桃等干鲜果品13万吨,如今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有1/3来自果树。
  
  生态立区,小流域治理换来青山绿水
  
  盘山而上,记者来到了水泉镇的地势高点。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层层的果树依山而立,而脚下便是闻名全国的小流域治理示范点——围泉流域。
  
  围泉流域是典型的人工治理流域,利用地势的高低,从山上到山下修建自流灌溉系统:雨季蓄水于山脚下的蓄水池,再用水泵将水抽到山上进行灌溉。水泉镇党委书记任为哲介绍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水泉镇新修环山路3公里,修建山渠2500米,栽植侧柏等水土保持林木30多万棵,发展山楂、大樱桃、冬桃、花椒等果树15万棵,形成了“山顶侧柏戴帽,山腰山楂花椒,山下冬桃大樱桃”的格局,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显著。
  
  谈及流域治理,山亭区区长李红民似乎有说不完的话。正是由于奉行了“四退四还、两清两保”的治水理念,才有了今日的青山绿水。
  
  “四退”,即退渔还水、退耕还湿、退耕还林和退防还岸。
  
  “山亭区被誉为江北水乡,我们的水质好坏,对枣庄市和南水北调工程都至关重要。”李红民介绍说,为了保持一方水土,针对鱼饵污染,山亭区投入2900多万元,进行了大规模的网箱清理,从上游便遏制住了水体污染。同时,通过打造人工湿地,建设23公里的湿地走廊,改善了乡村环境,也为生态休闲旅游经济辟开了新天地。
  
  种农作物改为种树,山亭10.8万亩耕地摇身一变,成了天然绿色屏障。森林覆盖率达52.3%,成为山东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
  
  “人均一亩公益林,我们打造的林山秀水、林海果园,就是要一望无际,再望还无际。”李红民如是说。
  
  “两清两保”指的是保河清淤、保水清污。针对河底淤泥和河面污染,采取拦蓄、景观绿化等措施,使5条出境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成为枣庄市水质最好的河流,全区COD、二氧化硫排放量3年分别下降了18.5%和19.6%;环境质量显著提升,被评为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区和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拥有这样的生态优势,梧桐引来金凤凰。不少高科技企业纷纷落户山亭区,全区58家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全部达标排放。
  
  “劳作回来扭开关,冲凉洗澡真方便”,刚装上太阳能热水器的上辛庄村农民尹洪迎对这个新设备十分满意。村民尹士刚补充说:“绿色天然无污染,一年省下近千元呢!”入春以来,全镇有400多农户新装了太阳能,新购进节能产品上千件。
  
  围绕新农村建设,山亭区还大力开展科普知识“村村通”活动,深入宣传使用环保节能产品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增强节能意识。通过开展“美我家乡、美我家庭”活动,促进“改水、改灶、改厕、改圈、改院”五改工程加快实施。如今,“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节能灶”等节能产品成为农民新宠,备受山区百姓欢迎。
  
  山亭的生态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