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看广丰梨农拥抱“互联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光明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4票  浏览6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8月17日 12:51
  “朋友圈”变“生意圈”,2200亩天桂梨不愁销——
  

  饶明荣是广丰区吴村镇塘边村的天桂梨种植户,最近半个月,是他一年中最闲的时节。半个月前,家里2万多公斤天桂梨销售一空,还卖了个好价钱。“以前要天南海北跑销路,现在不出家门,梨就全卖出去啦”,这位种了10多年梨的果农感慨,“确实想不到,现在刷刷微信‘朋友圈’,就有人自己去果园摘梨,连人工费都省了。”
  
  卖梨难
  
  “团单”断了,果农心慌了

  
  饶明荣是塘边村天桂梨种植的“带头人”。
  
  1999年,他从浙江引进的天桂梨品种率先在村里试种,3年后,6亩果园开始挂果,有近一万元收益,远远高于种植板栗等经济作物。如今,塘边村533户农户,有360户种了天桂梨,种植面积达2200亩,丰产年时,全村天桂梨产量达200余万公斤。
  
  因天桂梨汁多味甜、果肉松脆细腻,而且比浙江等地同品种早熟十来天。所以,有“天桂梨第一村”之称的塘边村,从来不愁梨卖不出去。“每年果子成熟前,周边县市的企事业单位都会提前预订,送给员工、客户尝个鲜,‘团单’的销量一直占全村天桂梨产量的一半左右”,饶明荣说。
  
  可到了2013年,市场有了变化。在天桂梨成熟前的半个月,果农们都还没接到老客户的订货电话,都心慌了。饶明荣介绍,天桂梨采摘期短,只有短短的十来天时间,而且不耐储存,如果全村几百万斤梨摘下来卖不出去,不到两个星期就会全部烂掉。
  
  以往以种植技术指导为主要功能的村果业合作社,开始第一次“抱团”闯市场。饶明荣带着一些种植大户,跑遍了南昌、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水果批发市场,甚至发动了村里在外工作的人寻找销售渠道。
  
  “求别人来买,价格肯定就高不了。绞尽脑汁,最后村里的几百万斤梨都卖出去了,但价格不理想,与上一年一样,还是每公斤卖6元,但人工费等成本上涨了,实际上,梨相当于是跌价了。”饶明荣说道。
  
  新转机
  
  “朋友圈”变“生意圈”

  
  见到饶明荣时,他很热情,想让笔者尝尝自己种的梨,可在家里翻箱倒柜都没能找出一个梨。他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道:“不仅是我家,现在可能全村都找不到梨了。”聊天时,手机不时响起,他无奈地摇摇头:“这几天每天都要接一二十个买梨的电话。”往年与他联系的,大多是水果经销商,而今年都是一些散客,来拉梨的货车少了,小汽车多了。
  
  他摇摇手里的手机笑着说,“现在微信‘朋友圈’已经变成了我的‘生意圈’。”去年,他加入了广丰旅游协会,微信群里有几百个走南闯北的“旅游人”,定期把自家果园花开花谢、施肥剪枝的图片发到微信朋友圈,一传十、十传百,光去年就接待了几十拨上门摘梨的市民
  
  今年“朋友圈”的力量就更加凸显了。饶明荣的果园7月16日开摘,来自上饶、横峰、铅山、弋阳等周边县市的市民,一批批地来到果园亲自采摘。最多的一天,果园里接待了500多人。小汽车把村路堵得水泄不通,一下子拖走了今年全村一半以上的天桂梨。
  
  现在,村民们尝到了微信营销的甜头,纷纷换上了智能手机,在微信朋友圈留下电话招揽顾客,甚至家家户户都在梨子包装盒上印上了微信二维码。
  
  今年村里突如其来的几千名游客,让饶明荣看到了商机。他听到不少外地自驾车来摘梨的人抱怨,“村里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还要到县城去”,他准备组织村民在村口建个停车场,再挖几口荷花池,让城里的游客来到塘边村,赏梨花、吃农家饭、摘天桂梨。
  
  (陈丽君 郑荣林)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