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果蔬飘香科技助 幸福生活勤劳帮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温州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8票  浏览24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7月07日 16:38

  父亲,冯定海,62岁,乐清大荆冯村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种植当地特产蒲瓜梨数十年。现承包的蒲瓜梨园面积超过200亩,年产梨子5万多公斤,为当地首屈一指的种植大户。
  
  儿子,冯江全,35岁,新时代新农民,帮助父亲建冷库,延长蒲瓜梨存储期、建网站发布蒲瓜梨销售信息……让久在“深闺”的乐清蒲瓜梨香飘温州、台州、杭州,乃至上海北京等地。
  
  蒲瓜梨是乐清大荆的特产。在大荆冯村,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梨树绿影婆娑的身姿。冯家的五层楼房是村里的高层建筑之一,宽大明亮的玻璃窗、光洁的白色瓷砖外墙,气派程度丝毫不逊于城里的房子。
  
  站在冯家楼顶阳台,全村景色一览无余:前方不远处是他们家于上世纪90年代初盖的三层钢筋水泥楼房,稍远的二层青砖瓦房是冯江全儿时的居所;极目远眺,山边那片郁郁葱葱的绿色,就是他们家的蒲瓜梨梨园。
  
  弹指一挥间三十年过去了。这片梨园承载了冯江全一家人太多的情感,尤其是父亲冯定海,几乎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也正是这片梨园,为他们家带来了幸福与希望。
  
  第一个十年
  
  承包梨园解决生计
  
  时间:上世纪80年代梨园规模:30亩
  
  近日,当我们抵达冯村时,冯定海如往常一样早早上梨园了。斑白的头发、粗糙的双手、黝黑的脸膛,眼前的他话语不多,朴实而有些腼腆。
  
  冯定海正在梨园里与家人一起忙着给果实套袋。梨树长势颇为良好,微风吹拂,沉甸甸的果实,枝头摇曳,泛着诱人的光芒,冯定海不觉喜上眉梢。在他眼里,这些梨子就好像自己的孩子,总让人那么爱不释手。
  
  当年结婚时,冯定海心中就有一个梦想:要让一家人过上幸福生活。他最早开始租种村里的梨园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之前,头脑活络、勤劳肯干的他曾和他人一起承包了村里的缸窑厂,但是没出几年当地黄酒滞销,缸窑生意跟着不景气了。
  
  当时,恰逢村里的梨园实行承包制,为了解决生计,冯定海便与8名村民合伙承包了一片梨园。土地里能刨出金子?合伙的村民心有顾虑,不肯多出钱,冯定海一人独占了1/3份额。
  
  种梨子是苦活,冯定海不怕苦。整地、施肥、除虫、修枝剪杈,没日没夜地扎在果园里。妻子则在家照顾孩子,全力做好后勤工作。第一年,承包的蒲瓜梨喜获丰收,冯定海记忆犹新,“全部梨子顺利脱手,我一人净赚一万余元,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荷包鼓了,信心足了,冯定海和妻子对未来满怀憧憬。天有不测之风云。次年四月,梨树刚刚挂果,一场冰雹突如其来。冰雹过后,梨树枝断皮裂,叶片残缺不一,幼小的梨子零落满地……这无异给了冯定海一家当头一棒,但他们没有气馁,继续以满腔的热忱投入梨园。好在之后的几年里,他们家的蒲瓜梨年年获得好收成。
  
  当年的大荆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梨子收获后运不出去,冯定海就与妻子一起挑着梨子上集市叫卖。“一天最多才卖50公斤左右,按每公斤一元多钱计算,收入只有几十元。”但是冯定海已非常知足。靠着种梨卖梨,他们一家五口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第二个十年
  
  科学种梨招手美好生活
  
  时间:上世纪90年代梨园规模:100亩
  
  进入90年代,村里不少农民转行办起了各种加工厂。老实本分的冯定海依然坚守老本行,与蒲瓜梨朝夕相伴。他经常猫着腰在梨园里修剪、施肥、除虫,一干就是一整天。
  
  为了提高蒲瓜梨的产量与品质,冯定海参加了村里举办的夜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在种梨过程中遇上难题,就从书上寻找答案,实在弄不明白,请教农技站的技术人员。
  
  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冯定海的种梨技术不断改进,不仅一些疑难的病虫害,能一眼瞧出端倪及时对症下药,他还学会了梨树嫁接技术。用这种方法,逐步将一些品质不好的梨树进行改良。
  
  科学种梨让蒲瓜梨的单果重量飙升,从每只0.35公斤提高到0.65公斤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25公斤,个个硕大无比;每一株梨树的产果量也跟着从以往的60公斤,翻了一倍多。
  
  都说农业“看天吃饭”。对蒲瓜梨来说更是如此,每年都要经历一道坎。蒲瓜梨的成熟期在国庆前后,而八九月份正是让农民深为惧怕的台风季节。
  
  在大自然面前,一切都是那么的脆弱和渺小。离收获季越近,冯定海一家人的心情也就越紧张。“台风季节里,我们每天收看天气预报,倘若台风真要来临,唯一要做的只是加固树木,提前采摘树顶易招风的果子。”
  
  1994年那场台风注定让冯定海一家终生难忘。当年台风过后,冯定海和妻子飞似地跑到梨园,满目狼藉的情景让他们愣住了:梨树东倒西歪,几近成熟的果子散落一地,铺了厚厚的一层……即将到手的希望全部毁于一旦,心痛得直流泪。他们默默而无奈地收拾残局,从头开始。在多数年份里,梨园都是在有惊无险中度过。
  
  台风期过后,也就到了收获的季节。“酒香也怕巷子深”。那些年里,虽然蒲瓜梨的口感、品相已属上乘,但因道路不畅,信息不通,销售范围仅限于大荆周边的一小块地方。上门来批发的都是临近地区的水果商贩,价格也总在每公斤4元左右徘徊。
  
  上世纪90年代,冯定海和妻子用辛苦种梨赚来的钱将三个孩子培育成人,大儿子冯江全高中毕业后,到杭州商学院电子系进修,回来在镇上开了一家电器修理店;小儿子冯广朋从华中农业大学毕业后,保送就读硕士研究生,之后又考取了博士。冯定海还在老房子附近盖起了一间三层钢筋水泥楼房。生活蒸蒸日上!
  
  第三个十年
  
  科技卖梨发家致富
  
  时间:新世纪梨园规模:超过200亩
  
  新千年,甬台温高速公路的通车,为闭塞的大荆开启了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口。
  
  每到金秋十月蒲瓜梨子上
  
  市季节,乐清、温州、黄岩、温岭、路桥等地商贾云集冯村,在树上看果订货,不少商贩一次采购量超过5000公斤。也有一些在外地经商的老板,特意驱车而来,一口气订购几百公斤,作为礼品赠送外地客户及亲友。
  
  数十年久在“深闺”的蒲瓜梨终于走出大山,走出大荆,走出乐清,逐渐为更多的市民所认识。自2002年以后,蒲瓜梨的销售价格逐年高涨,从每公斤6元钱,上升到8元、10元、12元……
  
  冯定海家承包的梨园面积也不断扩大,眼下已发展到200亩,年产蒲瓜梨达5万公斤以上。冯定海在家钻研种梨,店里生意不忙时冯江全就钻研着卖梨。“蒲瓜梨是上好产品,缺的是好的营销机制。”
  
  相比父母的勤劳朴实,年轻的冯江全深谙农民发家致富,离不了新的科技手段。前年,他购置了电脑、安装了宽带,不仅利用网络获取实用科技知识,帮助父亲提高梨树栽培技术,还在中国水果网、浙江农网、荆网在线等网站,发布蒲瓜梨供应信息,并且通过网络平台,建立了配送机制。
  
  2003年,冯江全报考了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去年,为进一步提高蒲瓜梨的经济效益,他学以致用,运用品牌经营手段,注册成立乐清大荆荆优农场,并定制专用梨箱包装梨子。
  
  好花不常开,好果不常有。蒲瓜梨保鲜期很短,常温下仅为45天左右,之后便会腐烂变质。梨子成熟后,果农急于出售,大量集中上市,价格波动很大。去年,冯江全投资十多万元,建造了一个储量为一万公斤的低温保鲜库。在低温环境里,蒲瓜梨的保鲜期超过了4至5个月,有效解决了长期保存销售的难题。
  
  到了农历春节前夕,香甜爽口的蒲瓜梨奇货可居,成了市场上的俏手货,价格水涨船高。每公斤售价甚至超过了30元,几乎可与一些进口水果一争高下,“一只梨子都卖到二三十元钱。”蒲瓜梨反季节销售,给冯定海一家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2002年,冯江全结婚时,家里新盖了一幢五层楼房。去年,他们将房内装修一新,乔迁新居。冯江全告诉我们,闲来无事时,他最喜欢站在楼顶看着自家的梨园,每当那时心情总是特别的舒畅。
  
  在冯定海一家的带动下,一些村民纷纷仿效栽植梨树。前不久,在村支部书记冯成权的协助下,村里十多名蒲瓜梨种植户组织成立了“乐清雁荡山蒲瓜梨冯村专业合作社”。“不远的将来,我们冯村的蒲瓜梨将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以崭新的面目走入千家万户,真正香飘全国。”冯江全一家子对蒲瓜梨的未来满怀信心。
  
  明天的生活将会更美好!
  
  赵小娴文/摄
  
  ■新闻链接
  
  蒲瓜梨是浙江地方良种,主要产地温州乐清,九月下旬成熟。平均单果重552g,最大可达1500g,果实倒卵形,形状如蒲瓜,故称蒲瓜梨。果皮绿褐色,果肉细、酥脆、汁多,味甜酸,余味好。中医理论认为:性凉、润肺、有治秋燥的功效。果实生长期间,进行套袋,无农药残留,属于绿色农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