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靖边一大学生筹款30万元回乡“务农”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今日陕北 作者:武庆梅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02票  浏览2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4月18日 13:06
  高中时,他满心憧憬着大学的生活;2006年,他如愿以偿,以优异成绩考入了陕西师范大学生理学院农学专业。当时,父母为他走出农门而高兴;他自己也期待着毕业后能留在大城市,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享受美好生活。然而,2010年毕业,他再次回到家乡,又和土地打起了交道。
  
  大学时也曾有一个美好的城市梦
  
  4月13日,靖边县东坑镇农业示范园一个棚栽水果拱形大棚里,26岁的张成兴正在查看毛桃长势,“再有20多天就可以上市了。”张成兴向记者介绍,大棚里的毛桃是去年栽种的,今年1月份就开花了,“从开花到结果,只需3个月。上市后,一斤能卖到10元/斤。”张成兴是东坑人,中等个头,皮肤黝黑,人很瘦,看起来和普通的青年农民一样,但和他聊一会儿便发现,他比一般年轻人更沉稳,对产业未来的发展也有很清晰的规划。
  
  2006年,出生农民家庭的他考上了陕西师范大学。刚进大学,他也畅想着美好的未来,想着毕业后能够留在大城市。大学期间,他到印刷厂打工、去做电脑销售,几乎将一半时间用于打工。
  
  2010年,临近毕业,张成兴犹豫起来,留下来还是回去?起初,张成兴想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但几番周折下来,他在西安只找到一份电脑销售的工作。每天8时上班,下午6时下班,中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专业不对口,工作环境又吵闹,张东兴动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读了大学又回来种地
  
  读书有什么意义
  
  2010年4月,张成兴回到了老家靖边。最开始,他尝试着在县城找份工作,但专业对口的工作实在难找,辛苦多天无果。当时,东坑镇正在各村推广设施蔬菜种植。张成兴说,他当时立刻就有了回家种大棚蔬菜的想法。
  
  “你好不容易走出了‘农门’,现在又回来种什么地?”父亲张生平又气又急,家里好不容易供儿子读大学,就是为了让他跳出农门。张生平说,读了大学又回来种地,那读书有什么意义!
  
  张成兴知道种地在大人眼里是没地位的事情。但儿子一再坚持,张生平只得勉强同意儿子。
  
  当年6月份,张成兴得知邻村黄家峁村有16个温室大棚合同到期。“我当时觉得机会来了,我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农业示范种植园。”经当地镇政府协调,他签订了承包合同。镇政府的优惠条件是:16个大棚,承包期限15年,租金每年共4.8万;免除前3年的租金。不用为租金发愁了,但筹建大棚、购买品种也得有钱,张成兴到处借钱筹了20余万元。
  
  大雪冻坏种苗 创业受挫
  
  这一年他从外地引进了彩色甜椒、甜瓜、桃、盆景桃树等新品种,但2010年冬天的一场大雪后,棚里种苗全部受冻。仅此一项,张东兴损失了七八万元。那段时间,张成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自己一个人闷在房子里。父母亲戚们也埋怨他,当初就不应种大棚。张东兴难过到了极点。值得欣慰的是,一个大棚的盆景桃树还没有受冻,他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盆景桃树上。然而,2011年1月份,因为技术不过关、休眠不足,盆景桃树挂果量少,远未达到预期效果。这一次,他又损失近3万元。
  
  此时,张成兴才意识到自己仅有知识,却没有实践经验。为此,又借了一万块钱,他先后到北京山东等地实习。那一个月,张东兴背着方便面、矿泉水,到处向当地种植户、技术员请教,学习种植技术,并走访种植专家,学知识、求经验。
  
  创业新契机 寻求政策帮助
  
  去年3月份,回家后,张成兴为创业,走遍了靖边县所有银行,“人家不是嫌我没有担保人,就是说‘你那么年轻,赔了拿什么还钱’。”他苦笑着说,最后是靖边县团委书记康玺冬协调帮他贷到10万元。由于他的种苗品种是从山东寿光等地引进的新品种,一上市就被附近种植护抢购一空,仅此一项收入达8万多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去年4月份,在西农大棚栽种专家的指导下,张成兴再一次尝试温棚水果栽培,先后引进草莓新品种4个、葡萄新品种3个、桃树新品种8个。目前,桃树成功挂果,油桃已基本售完,每斤20元至25元,仅此一项收入2万余元。现在,张成兴的大棚里还栽有葡萄、西红柿、草莓等水果蔬菜,整个农业示范园也基本步入正轨。
  
  目前,张成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开始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