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岭南佳果”走俏
今年果农将有较好收益
今年初春相比去年的雨雪天气,相对适宜作物生长,荔枝长势较好,但因为今年是荔枝生长的“小年”期(水果结果分大小年,大年就是结果多的一年,小年就是结果少的一年,一般是一个大年接一个小年),估计总产量不如去年。在连续数年价格下滑以后,今年荔枝价格小幅增长,每公斤较去年高出近2元,一些优质品种价格涨幅明显,因而今年果农将有较好收益。
荔枝一年一造,集中成熟,我市今年荔枝采摘主要集中在6月上旬到7月中旬。如今,糯米糍、桂味、妃子笑等荔枝品种在我市均有种植,其中台山、开平与恩平种植较多。
保鲜问题难以解决
荔枝有“岭南佳果”美誉,是主要产自广东的水果,很受外地人喜爱。据农业部门介绍,在上世纪90年代,我市荔枝种植面积大幅度增长,在2002年与2003年荔枝大丰收以后,由于果贱伤农,农民种植信心大跌,进入了一个自然调整时期,从2002年始,我市荔枝种植面积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现在,我市荔枝种植面积仅有11万多亩,较2002年22万亩,锐减了10万多亩。
“农民种植荔枝积极性下降,主要原因是收益不高。”市农业局种植科科长文锡富表示,农民不愿种荔枝,果贱伤农只是表现之一。“荔枝是最讲究新鲜口感的水果,新摘荔枝卖不出去,放两天味道就差了许多,因此可以说保鲜问题难以解决,是近些年我市乃至我省荔枝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文锡富介绍,农民有解决荔枝保鲜技术的要求,但直到今天,都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没有进行二次加工
除此以外,荔枝也是我市种植水果里唯一没有二次加工的水果,这也是造成农民种植荔枝收益不高的原因之一。文锡富介绍说,在上世纪初,我市曾有企业研制过荔枝汁,但上市后反映平淡,还有人尝试过生产荔枝干,但吃的人也不多。
没有较好地解决保鲜技术,无法保证大量新鲜并且口味不变的广东荔枝运到外地销售,同时不能进行二次加工,本地群众消费能力也有限,没有客商进行大规模商业收购,造成了近年荔枝市场经济效益不佳,直接导致农民种植荔枝收益不高。(江门日报 赵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