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柳传志:在商言商并不等于不关心国家事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人物》杂志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547票  浏览3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月14日 15:33


  
  谈褚时健
  
  问:本来生活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一直在争取“褚橙柳桃”这么一个说法,但佳沃(联想控股现代农业公司)的人一直不同意,直到产品发布前两天你知悉后拍板同意才促成这一成功营销,有的人避讳自己的名字跟褚时健联系在一起,你却说和褚老的名字连在一起是一种荣幸。
  
  柳传志:确实是这样的。当年全国有一个品牌价值榜的公布,红塔山香烟好几年都是第一位。我对他特别敬佩的是,在还没得第一的前几年,我和褚时健先生有过一次接触,那时候知道他早年间在一个负债累累的烟厂工作,还到底下看烟叶。因为他比我大十几岁,已经让我非常敬佩了。
  
  问:那是90年代的事?
  
  柳传志:90年代。后来到了2000年前后的时候,我记得红塔山连税加上利润有200多亿,这让我也挺吃惊的,因为当时联想的营业额也就是200亿左右。当然烟酒特卖,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进入的领域,但是他从一个负债累累的烟厂能成这样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对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和能力还是很佩服的。
  
  后来知道褚时健先生出事了也很感叹,当然我们认为不管怎么样,我记得是张维迎打过一个比方,说好比是一个寺庙里的和尚给佛爷上香的油,因为菜里的油不够,挖了一勺做菜吃了。不管怎么样,反正动了不该动的东西,这个应该受到批评甚至处罚。
  
  但是他在企业界应该讲是一个下金蛋的母鸡,这样的企业家其实是很难能可贵的,我当时在很公开的场合讲,我觉得国家也有值得反省的地方,怎么样能够产生更多的下金蛋的鸡,另外怎么去爱护这些鸡。同时我也感到很幸运,我们这个企业走上了一个股份制企业的道路,另外也感到我自己的老板是多么开明。当然我决不会做那个什么的事情,但是我自己也觉得是这么一种感觉。
  
  后来知道褚先生家里的情况确实很令人遗憾和痛心,真是没想到他到了这么大的年龄又出来,然后又从头做起,认真去研究水果,把它真正做好,这让我非常的敬佩。
  
  我还专门去云南看过他一次,他不像我,他真正钻这行东西,他让我们的团队学了很多的东西。他真的成了一个农业的专家,他本来也是一个农业专家。到那里怎么样改善土壤,怎么样让水和肥起更大的作用,这方面都有很深刻的研究。我更敬佩的还是他的那种精神,就是到了那个年龄还能够有一种向上的精神,这点真的是让人很感动。
  
  所以我根本没有犹豫过说我的名字愿不愿意跟褚先生挂在一起,有点犹豫的话只是我们的东西千万可别做得不好。当然这个我想也不会,因为我们这个团队是一个我很信任的团队。
  
  问:你那次去云南跟褚老聊,除了农业方面的事情,还会跟他聊什么?
  
  柳传志:其实聊的面挺窄,因为别的话题,我觉得褚先生也比较敏感,主要是农业、身体和健康方面的这些事。其他比如像刚才说下金蛋的鸡之类的不会在那种情况下聊。但是那天我去的时候当地的官员来看望,对他非常的尊敬。他确实给云南当时的财政收入做了巨大的贡献。虽然有的人不做企业,不管财政,但是他也应该感觉到像褚时健先生这种人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的。
  
  谈联想农业
  
  问:褚时健选择农业,是他东山再起的一条路径。那么联想最早起家是一个高科技的企业,是一个IT企业,突然联想一下子要做农业,柳传志要做农业,为什么?
  
  柳传志:我前面也是做了铺垫,不是一把就走到这儿了。第一个铺垫是2000年的时候联想分拆完了之后,我已经决心做多元化,就是非相关多元化,跳过IT行业进到别的领域。其实从2000年以后,我几乎没有在IT行业的会议或者论坛中发表过任何演讲,那个地方我希望联想的年轻同事能够有更多更积极的发言。
  
  为什么要做多元化?一方面我觉得做企业将近20年的时间,积累了一些企业管理普遍性的经验;另一方面我认为做一个高科技领域确实风险还是很大的,这种风险本身有时候自己是控制不了的,新材料新技术的产生会来得非常突然。我在原来高科技基础上做一个母公司,让它能够有更丰厚的财务回报的一个基础,然后在高科技本身的发展即使遇到风险的时候,我也不会拉它的后腿,妨碍它创新,当真遇到什么问题的时候公司也不会被整个颠覆。
  
  这件事情实际上在后来得到了验证,你说2005年我们并购IBMPC(业务)的时候,纯从股东董事会的角度考虑,他们确实是很担心的。因为并购的风险远远大于成功的概率,但是当时如果不去参与并购,今天的联想成什么样?一定是一个非常平庸的企业,甚至能不能存活都不一定,肯定边缘化。今天的联想能够有340亿—350亿美元的营业额,能排在前五百强中间的位置,确实是并购成功,那是冒很大的风险的。
  
  以后遇到这种事怎么办呢?是不是一定能够成功呢?确实不一定所有的事都有把握,如果母公司联想控股有了一个肯坚持的业务或者其他业务的基础,这时候就可以放心地让高科技领域的负责人去闯了,这就是我在2000年的时候下决心进入到其他领域(的原因)。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