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十万果农的贴心人 记一心为民的好干部李华玲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河南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57票  浏览28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5月28日 15:41

  建园过程中,她带着工具,挨家挨户测量登记。
  
  关键时期,她常常是凌晨起床,到田间地头一块地一块地察看,谁家的地缺墒了,谁家该施肥了,谁家的果树该授粉了,她都了如指掌,及时督促果农一一落实。
  
  对群众急需的猕猴桃生产技术和市场信息,她走到哪里讲到哪里,果农需要时,她早叫早到、晚叫晚到,随叫随到、不请自到。
  
  2001年担任桃办主任后,平时事务繁忙,李华玲就利用周六周日下基地。
  
  薛莹说,李大姐一般都是早上7点出发,按照事先排好的路线,一个村一个村地跑。特别是伏天,田里高温炙热,天上连个鸟都没有,她中午也不休息,戴上草帽,就又上地了,年轻人都感觉支持不住,但李大姐似乎不知疲惫,依然认真、仔细。50多岁的人了,你哪里能看得出!
  
  当地老百姓都还清楚地记得,在猕猴桃基地建设初期,苗源极缺。
  
  当打听到湖南省石门县一个大山深处有优良海沃德种苗时,李华玲兴奋得像个孩子,连夜坐上南下的火车。
  
  在通往苗圃的路上,由于山高坡陡还有水库相隔,无法通车,她硬是在崎岖不平的山路和稻田堰埂上步行30多里,现挖现购了5万株优质海沃德种苗,连夜返回。
  
  鞋底跑掉了,双脚打起了血泡。当地育苗户感动地说:“还没有见过像你们恁吃苦、恁下力办事的干部!”
  
  为防止时间长苗木失水,走一程,就要找水往苗木根上泼一次。村民袁群英回忆说:“那苗纯正,拿回来支楞楞地,我记得是两块五一棵,俺们家种了两亩,全活了。”
  
  那年冷得早,李华玲去的时候还穿着一双单鞋,加上白天黑夜地赶活赶路,把脚给冻了,以后每到冬天,左脚小脚趾都没有感觉。
  
  1995年底,西峡县第一个猕猴桃示范园区在丹水镇建成。此后几年,李华玲将全镇的猕猴桃种植面积迅速推进到7000亩。党和国家领导人**、**等都曾视察过丹水的猕猴桃示范园。
  
  “当年,一部分人把地租给别人,自己去南方打工,后来听说种猕猴桃收入高,纷纷回家种植猕猴桃。”时任丹水镇英湾村村委会主任陈德富说,“现在家家都种猕猴桃,户户都住小洋楼。很多群众都在城里买了房,还买了车。光俺村40多万元的大挂运输车就有10多辆,平时经营果园,闲暇时还可以跑车挣钱。”
  
  袁国显他爹拉着李华玲的手说:“闺女,过去谁见过存折啥号样儿,我要是不种猕猴桃,现在非把肠子悔青不行。”
  
  “心里装着群众,就没有跨不过的坎儿”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