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山地经济"市场篇:政府须承担起品牌建设的责任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作者: 叶祝颐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6票  浏览11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1月27日 14:55

导读: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面前,刚刚打开“山门”的山区农民在掌握市场信息、现代科技、商业规则等方面,都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如果一家一户应对市场,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这种种植同一品种、经销同一农产品的农户在具有一定经验的大户带领下组成专业合作组织的模式,很快在各地推广开来,并在引领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眼下正是核桃交易旺季,马永宁收拾好自家店面,总是习惯到“市场”上逛逛,看看当天的行情
  
  “市场”里人声喧闹,却一眼就能看出谁是行情的主导者————那些精明干练的外地客商,抓起核桃仁看一眼,就能熟练地报出一个价位。价位合适的话,推着一车核桃仁的农民马上喜笑颜开;更多的时候,他们会执著地讨价还价,希望对方能把价出高一点。交易往往就在这样的讨价还价中进行。
  
  这里是云南省永平县博南镇曲硐村,“市场”其实就是在一片空地上自发形成的核桃交易集散地。马永宁是永平县核桃经营协会会长,也是当地的核桃经营大户。
  
  “县里已经规划要在这里建一个像样的核桃交易市场了。”马永宁说,现在的“市场”虽然简陋,却为解决周边农民的“卖难”问题做了大贡献,每年在这里完成交易的核桃仁有3500吨、核桃5000吨。
  
  有形的市场很快就能建起来,但要让农民学会真正“闯”市场,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让千千万万个体的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实现对接,是发展山地经济”十分重要、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让农民“手牵手”
  
  一个能人牵头,众多农户合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把家门口不好卖的农产品远销外地,这种农民“手牵手”应对市场风险的模式在山区具有相当的普遍性
  
  2008年成立的山东省蒙阴县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让刘宗路在沂蒙山区成了名人。
  
  1990年,退伍回家的刘宗路做起了苹果生意,他说:“刚开始是合伙雇车到南方卖苹果,慢慢地有客户自己上门了,可是各家的苹果成熟时间不一样,质量不一样,接不了大单,价钱也上不去。乡亲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统一管理,于是成立了专业合作社,统一施肥用药,一块儿套袋摘袋,还注册了品牌。”
  
  现如今,已有1500多人加入了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覆盖了两个镇6个村。去年,合作社仅出口水果就有6000多吨。
  
  一个能人牵头,众多农户合作,就这样把家门口不好卖的农产品远销外地,甚至卖到了国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种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模式在广大山区农村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云南省大理州副州长李雄在总结当地经验时说,要增强农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就要把单个的农户组织起来,这离不开能人引领带动,离不开专业合作社载体建设。
  
  71岁的王文栋是四川省沐川县沐溪镇林竹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他栽种竹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了17年的村干部,让他的眼界更加开阔,在当地也有威望,所以理所当然地成了合作社的“牵头人”。
  
  沐川县的竹子大部分都卖给了当地的造纸厂,“一家一户的量不大,公司不可能挨家挨户上门收,我们就组织起来统一收购、运输。”王文栋说,除此之外,合作社还收集大量市场信息,引进、推广优良品种。
  
  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面前,刚刚打开“山门”的山区农民在掌握市场信息、现代科技、商业规则等方面,都需要一个很长的适应过程,如果一家一户应对市场,面临的风险可想而知。这种种植同一品种、经销同一农产品的农户在具有一定经验的大户带领下组成专业合作组织的模式,很快在各地推广开来,并在引领农民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把服务送进村
  
  科技、资金、信息、品牌等难题是农民“闯”市场最难解决的,各级政府部门正在千方百计帮助农民解决困难,“服务进村来,产品出山去”
  
  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民自发自愿组成的,毕竟实力有限,解决农民“闯”市场需要面对的科技、资金、信息、品牌等问题,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种了几十年竹子,没想到我们的经验远不如人家技术人员的管用。”王文栋说着,从房间里捧出厚厚一叠讲义。这些油印的、已经发黄的讲义,页边卷曲磨损,显然被无数次地翻阅过。
  
  “你看,有《慈竹种植管理技术》、《楠竹种植管理技术》,细得很呢。”王文栋说,这些讲义,都是县林业局的技术人员和他们一起根据沐川的种植条件编写的,县上的技术人员多次对合作社的社员进行培训,完了还留下讲义。“他们的办法管用着呢。”王文栋说,他家30来亩竹林地,原来年产量也就40来吨,根据技术培训改善经营管理之后,一年能收到100多吨。
  
  沐川县林业局副局长叶明剑介绍说,沐川150万亩林地,已经有71万亩种上了竹子,为了更好地发展林竹产业,他们成立了林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专门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困难。现在,县里正在筹划打造“川西竹海”,把沐川竹子的品牌打出去。
  
  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罗增斌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他说:“林产品怎么进市场、进超市?这种地域性产品的品牌推广,不能由一家一户的农户来做,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起品牌建设的责任。”
  
  记者到云南省漾濞县采访的时候,县上的主要领导正在外地推广“漾濞核桃”。副县长薛登华介绍说,这几年漾濞县主要领导都要四处推广“漾濞核桃”,一是要把品牌打出去,把“漾濞核桃好”的信息传出去,同时把外面的市场信息收集回来;二是要把投资者“请进来”,把核桃市场建到离村民最近的地方,使漾濞成为全国核桃市场信息的发源地。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