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野县万亩嫁接梨树成为“摇钱树”
中国经济网保定8月8日讯(记者雷汉发、通讯员李东辉)立秋刚过,河北省博野县博野镇沙沃村果农程盼安就忙个不可开交,每天到他这里拉梨的货车络绎不绝。近日,来自广州市的两辆运输车各装了2万斤黄冠梨,每斤1.5元。程盼安高兴地说:“我承包的170亩梨园,树龄大都在百年以上,有的已超过了200年。是县林业部门的技术员引进高接换头技术帮助我们搞了嫁接,使这些老龄梨树‘返老还童’再焕生机,现在亩产在5000斤上下。今年又赶上价钱不赖,纯收入也得超过百万元。”
博野县部分耕地是沙壤土地,最适合种植果树,全县种植鸭梨树近万亩。由于树已老化,产量低,品质差,同时因为品种落后,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鸭梨价格在市场上开始萎缩,到1996年,每斤鸭梨只能卖到0.20元左右。鸭梨曾经是果农的“摇钱树”却变成了“头痛树”,真是砍了可惜,种着没利。
就在果农徘徊不定的时候,该县林业专家给果农们送来技术,送来希望。他们把本县及外县用高接换头技术把鸭梨嫁接成功的经验介绍给全县果农,带领他们到县内外参观学习。全县果树承包户开了眼界,决定采用高接换头技术,把原有的老龄梨树进行嫁接。到2008年,全县近万亩亩鸭梨树全部嫁接完毕。为了使该县的梨树形成早、中、晚熟的梯形格局,县林果专家们分别引进了7月中下旬成熟的早美酥,8月中下旬的黄冠、黄金、红香酥,10月份成熟的晚黄蜜等品种,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品种单一、下果集中出现的市场供大于求的弊病,使得梨果每个季节都能卖个好价钱。
该县林业专家算了一笔账,全县近万亩梨树经过嫁接改造,今年总收入可达7000万元,仅果树一项,果农人均收入可达3000元。
博野县部分耕地是沙壤土地,最适合种植果树,全县种植鸭梨树近万亩。由于树已老化,产量低,品质差,同时因为品种落后,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鸭梨价格在市场上开始萎缩,到1996年,每斤鸭梨只能卖到0.20元左右。鸭梨曾经是果农的“摇钱树”却变成了“头痛树”,真是砍了可惜,种着没利。
就在果农徘徊不定的时候,该县林业专家给果农们送来技术,送来希望。他们把本县及外县用高接换头技术把鸭梨嫁接成功的经验介绍给全县果农,带领他们到县内外参观学习。全县果树承包户开了眼界,决定采用高接换头技术,把原有的老龄梨树进行嫁接。到2008年,全县近万亩亩鸭梨树全部嫁接完毕。为了使该县的梨树形成早、中、晚熟的梯形格局,县林果专家们分别引进了7月中下旬成熟的早美酥,8月中下旬的黄冠、黄金、红香酥,10月份成熟的晚黄蜜等品种,这样就避免了由于品种单一、下果集中出现的市场供大于求的弊病,使得梨果每个季节都能卖个好价钱。
该县林业专家算了一笔账,全县近万亩梨树经过嫁接改造,今年总收入可达7000万元,仅果树一项,果农人均收入可达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