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桃子引发的乡村巨变
10月10日,简阳市贾家镇菠萝村。刚下完一场小雨,不见秋日萧瑟,青山分外绿。沿着穿村而过的旅游观光通道行来,但见一栋栋农家小别墅错落分布在青山绿树间,道路一旁,菠萝村新农村综合体一期工程正在建设,隐藏在这个小村恬静表面之下那澎湃的发展活力,由此流露出来……
看幸福变迁
做强桃产业村民腰包鼓起来
“我们村种桃子的时间说起来很长了,但真正有大的发展,大家都从中获得比较大的收益,还是最近三四年的事情。”菠萝村村委会主任、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汤志明介绍。
菠萝村地处贾家场镇以北8公里,属龙泉山阳面浅丘地域。近年来,顺应当地“一镇一品”的农业产业发展要求,菠萝村整合耕地和林地,发展简阳晚白桃2860亩。
作为水蜜桃南方品种群珍稀晚熟种、四川省农业厅确定的全省水果主要推广品种之一,简阳晚白桃以其优秀的品质一直深受消费者青睐。汤志明说,依托兴农种植专业合作社平台,菠萝村坚持走市场化、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的产业兴村之路,以礼品桃为重点实现了全村桃产业的升级提质,申请了桃子的绿色食品认证,也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在一些地方不时有农产品滞销信息传出的时候,菠萝村每年出产的5000余吨优质桃总是早早就销售一空,晚来的经销商往往扑个空。“我们的桃子,销售渠道可说是相当的稳定、畅通。”汤志明介绍,靠着高品质的水蜜桃和稳定畅通的销售渠道,种桃为生的村民收入年年攀升,2011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超过7900元。
“我们的桃子,牌子是很响的。为了保证果品质量,我们在技术培训,基础设施配套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贾家镇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当地不断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扶持,以菠萝村为核心的万亩桃产业基地内,水利、交通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定期不定期开展的各类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加快了果农由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的转变速度。经过三年左右的发展,如今桃产业基地的产量提升了20%左右,果品质量稳中有升,市场售价稳步提升,全镇的晚白桃每年产值可达1.5亿元。
桃产业的发展壮大,多条产业公路的建成,高标准旅游观光公路穿村而过,使毗邻成都龙泉驿区的菠萝村获得更多发展便利,村民腰包越来越鼓,85%以上的村民新、改、扩建了自家住房,一栋栋依山临水、果林环绕的农家小别墅让外来人羡慕不已。村内,7个规模不一的农家便民小超市为村民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卫生所、村级活动中心等一应俱全。便利的交通让机动车基本普及到了每家每户,出门、上车,10多分钟就能到达贾家场镇。
听幸福心声
家门口轻松把钱赚
菠萝村村民付普六家里种植晚白桃,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种桃子不错,不用离家就能赚钱。现在家里房子修好了,交通也便利,不管去成都还是简阳都花不了好多时间。”付普六觉得现在的生活蛮舒服。
多年在外经商的菠萝村村民廖华东,去年回到村里开始投资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他表示:“现在村里发展得真好。以前我们是为了生计出去发展,如果家乡有好的机会,谁愿意跑那么远呢?人走千里,总要归家嘛。”
同廖华东一样,在外发展的付刚也回村投资发展旅游业。他感慨说:“远亲不如近邻。在家门口做生意,人熟事顺,只要大局面好,轻轻松松就能赚钱,比到异乡发展舒服省心多了。”
占地53亩的菠萝村新农村综合体一期工程预计将于今年底竣工。“综合体共有3期,集游客接待中心和乡村旅游民居为一体,聚力打造赏花、品果、度假休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通过推动一三产业的互动发展,进一步提升我们村的发展水平,增加村民收入。”汤志明对菠萝村的未来充满信心。(四川农村日报 记者 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