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企业动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可口可乐欲强攻果汁市场战汇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华商网-新文化报(陕西西安)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0票  浏览1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3月20日 15:20
  由于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最终告吹。对于不差钱的可口可乐来说,等于24亿美元没有花出去。但18日晚可口可乐在发给本报的声明中指出,将在未来三年在中国市场投资20亿美元,用于兴建工厂建立研发中心,增强研发创新能力。24亿和20亿,显然可口可乐在收购失败后,投入巨资要“自力更生”。

  业界普遍分析认为,此次可口可乐在收购失败后,将凭借强大的资本优势和品牌优势,强攻果汁市场。所以汇源和可口可乐合作未成,最直接的后果是二者将成为对方最大的“商业敌人”。

  布局拼杀

  汇源上游建设正在发力


  “我们也在关注这个进展,无论并购成功不成功,都不容我们有歇气的时间”。昨天,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吉林有限公司一位人士告诉记者。而在记者的网友中,有一位去年从汇源集团总部分配到下属果汁公司的女士。昨天晚上谈到她对此次交易失败的看法时,她表示对自己手头的工作没有什么影响,“我们领导强调,做市场要靠自己。”

  显然,在汇源果汁爆出可能被可口可乐并购的时候,并没有影响汇源果汁集团董事长朱新礼的既定战略布局。熟悉汇源的一省内人士告诉记者,种种迹象表明,朱新礼的产业基地布局不仅没有在出售风波中静止,反而加速了。

  仅从我省的投资来看,汇源扩张速度就可见一斑。目前汇源在我省舒兰市、龙井市的两个水果生产加工基地相继建成,从2007年开始两年内投资5亿多元。

  “我们企业在2008年2月就已经开始投产了。”汇源吉林有限公司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4月汇源决定在舒兰投资建厂,总投资4亿元,拟定将舒兰作为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胡萝卜生产基地。

  2002年落户延边的汇源延边公司,为了节约成本,2008年6月决定将厂址迁往龙井市。延边公司高经理昨天向记者透露,该项目的厂房主体和设备已经全部安装完毕,预计六七月份将投产。

  “我们的产品一直在生产,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汇源吉林有限公司有关人士表示,汇源频繁扩张,目标对准的是各地颇具特色果蔬产业。该人士表示,对于汇源的未来,大家不必担心,汇源不仅拥有雄厚的资本,还拥有一个经过考验的本土化团队,即使此次与可口可乐的合作案失败,也不会对汇源的未来产生多大的影响,汇源在国内果汁领域仍然占据龙头地位。

  可口可乐三年投20亿美元建厂

  可口可乐、汇源,合作不成就是“冤家”。


  外资巨头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扩张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收购,将当地国有品牌买下,然后收归己有;另外一种手段就是拿下市场占有率,将竞争对手清除出局。而第一种尝试失败之后,第二种选择已成为可口可乐必然的选择。

  在18日可口可乐发给本报的声明中就提到,可口可乐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穆泰康在表示遗憾的同时,还宣布了在中国的扩张计划。“我们将专注于利用我们的资源和专业优势继续发展我们现有的品牌,并致力于研发和创新饮料产品,包括果汁领域。”穆泰康说,同时,未来三年将在中国市场投资20亿美元,用于兴建工厂,强化分销系统,加强市场营销,并增强在本土的产品研发创新能力。

  有业内人士分析说,从穆泰康的话中不难嗅出“下战书”的味道。言外之意是,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迅猛,并没有放弃饮料行业各个领域的发展,而重新定位通过发展“自主品牌”来与中国本土企业展开激烈竞争,凭借可口可乐的雄厚资本优势以及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最后完成对于市场的占有,透露出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的“野心”。

  东方艾格的分析师陈静表示,按照果汁行业的发展周期,如果定位准确、资金充沛的话,从产品研发到占稳市场,一年到一年半的周期就可以达到,可口可乐就有美汁源的成功案例。因此,对于汇源来说,可口可乐肯定是将来自己最大的敌人,对于可口可乐来说,除了汇源,市场上没有另外一个品牌能与汇源的价值相媲美,因此不可能再去收购其他品牌,而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发展过程中,要强占市场,汇源是其所必须攻下的堡垒。

  市场反应

  经销商:销售平稳力挺汇源


  昨日记者在走访长春市部分商超时发现,汇源果汁的销售丝毫没有受到影响。“销售平稳,一切正常。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汇源果汁仍然是他们购买纯果汁饮品时的主要选择之一。”某超市营业部的李副店长告诉记者。

  吉林省汇源经销商对此事的看法也十分豁达。“我们与汇源合作多年,建立了巩固的经营关系,汇源的资金链运作正常,从来没有款项拖欠的事情发生,所以,此事对本地经销商不会造成任何负面影响,我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汇源。”该人士告诉记者,“汇源在长春市场高端纯果汁领域优势明显,但在低端果汁饮料领域一直在与康师傅、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行业佼佼者竞争,所以,无论本次收购结果如何,都不会对本地高端纯果汁销售带来影响。”

  此外,还有一名负责销售本地汇源产品的业务经理表示,对于收购一事,他们也联系了几个外省的经销商,总体来看,经销商都比较支持商务部的这项决定,因为此前一些汇源经销商曾担心收购案实施后可能会被可口可乐公司踢出局。

  消费者:果汁品质才是最关心的

  昨日,记者了解到,多数消费者对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收购案表示赞同,认为此举保护了中国自创的知名品牌,也看好汇源在果汁领域未来的发展;少部分消费者认为在果汁消费领域,不管生产企业的掌控权是外资还是内资,对终端消费者来说都不重要,果汁的品质和价格才是自己最关心的。

  “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因为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成功,一个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可能会消失,所以非常赞同商务部否决这起收购案,汇源果汁的发展不会受到这个事件的影响,会变得越来越好的。”长春市民胡女士告诉记者。

  格局分析

  短期内不受可口可乐投资影响


  渤海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闫亚磊认为,可口可乐的投资不会在短期内对果汁行业格局产生影响。她表示,目前,汇源在果汁市场综合的占有率近20%,而高浓度果汁的市场占有率近50%。

  一直以来,国内纯果汁市场是汇源一枝独秀,与第二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相差悬殊,汇源并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挑战,但是随着可口可乐、百事以及其他国际巨头的杀入,从长远来看,汇源果汁独领市场的局面将被打破。

  闫亚磊认为,果汁饮料产品对于原料的依赖性强,企业竞争力正逐步由产品的竞争转移到产业链条的竞争,汇源等国内具有前瞻眼光的果汁生产企业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也在积极布局。

  但是随着外资企业对国内产业环境以及市场熟悉程度的加深,中外企业在原料和下游经销渠道方面的竞争也不可避免。

  陈静也表示,因为汇源果汁和可口可乐旗下的果粒橙、酷儿在国内高、低浓度果汁中都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如果收购成功无疑会对国内其他果汁企业产生比较大的竞争压力,24亿美元的成本显然是非常低的,这也是可口可乐愿意看到的。本次收购不成功,等于可口可乐花同样的资本去发展自己品牌,那么就需要有个过程,这个过程,等于给了汇源以及国内中小果汁企业一个发展空间,这个空间是不多有的,国有品牌必须抓住机会快速发展才能够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股市影响

  汇源果汁股价

  昨日暴跌42.17


  %昨日,汇源果汁在香港股市复牌交易。该股以3.99港元大幅跳空低开,盘中最低一度下探至3.88港元,而后股价震荡回升,最高上摸至5.03港元,此后全天大部分时间都在4.9港元附近进行波动。汇源果汁全天报收于4.8港元,下跌3.50港元,跌幅42.17%,全天换手率为35.36%。

  2008年9月3日,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可口可乐将以每股报价12.2港元,合计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集团有限公司股本中的全部已发行股份及全部未行使可换股债券。消息公布当天,汇源果汁股价大幅上涨。该股当天大涨6.8港元,收盘报10.94港元,涨幅为164.25%。

  同时当事另一方可口可乐3月18日股价小幅低开于41.35美元,开盘后迅速上扬,随后快速回落,午后出现一波反弹。截至北京时间3月19日4点收盘小幅上涨0.48%,报41.65美元。

  如今,汇源果汁的股价距2008年8月25日停牌时的收盘价4.14港元仅差15.94%。那么汇源果汁股价是否会就此一蹶不振?分析师又是怎样看待汇源果汁的呢?

  19日,国泰君安的分析师胡春霞在为本报提供的最新研究报告中表示,对汇源果汁而言,可口可乐的收购计划没有被批准无疑是比较令人失望的。一方面汇源果汁将继续面临可口可乐旗下果汁饮料的直接竞争,另一方面,公司之前的股价已经包含收购预期,而本次收购被否决后,直接导致汇源果汁股价出现暴跌。

  3月19日,东方艾格的分析师陈静表示,虽然汇源果汁股价短期因收购事宜夭折而出现暴跌,但是基于汇源果汁在行业中的地位,从中长期角度看,未来仍然值得看好。

  本报记者李德庆邹智威孙宪超

  外资并购品牌一览

  美加净:该品牌原占有国内市场近20%的份额。1990年,上海家化与庄臣合资,“美加净”商标被搁置。上海家化于1994年出5亿元收回美加净商标,但已失去了宝贵时机。

  中华牙膏:1994年初,联合利华取得上海牙膏厂的控股权,并采用品牌租赁的方式经营上海牙膏厂“中华”牙膏。

  南孚电池:自1999年9月起,通过数次转让,2003年,72%的股权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10年,市场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后即退出海外市场,一半生产能力被闲置。如今这个曾经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市场,中国第一的电池品牌已经不属于民族品牌了。

  乐百氏:2000年,乐百氏被达能公司收购,现在乐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场。

  小护士:法国欧莱雅2003年收购小护士。

  苏泊尔:苏泊尔品牌销售额占压力锅市场40%,评估品牌价值16.248亿元。2006年8月,法国SEB(世界小家电头号品牌)获得苏泊尔控股权。

  大宝:2008年7月30日,强生宣布完成对大宝的收购。至此,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已形成外资主导的局面。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