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产柑遭遇市场“寒流”
丰产柑遭遇市场“寒流”
■实习记者 雷彬
欣慰——
柑保质又增产
走进中和镇椪柑基地核心产区白云村,漫山遍野的椪柑一望无际,橘红色的累累果实压弯枝头,鲜艳欲滴。站在水泥公路边,随手掰开一颗放进嘴里,汁水四溢,甘甜可口。
“可能是土质的关系,白云的椪柑一直备受消费者青睐。”产业辅导员肖世勇介绍说,光鲜的色泽,良好的口感一度成为白云椪柑的“金字招牌”,最远卖到了新疆、北京等地。今年,基地在提升椪柑品质方面,下足功夫,通过安装诱虫灯、诱黄板等实现绿色种植,产品优质率提高到80%以上。
“今年产量也提高了不少,保守估计至少在400万斤以上。”肖世勇说,白云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便开始大规模种植椪柑。近年来,区涉农相关部门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合力打造出以白云村为中心的椪柑产业基地核心示范片。规范化的管理在保证了质量的同时,今年的产量也增加了近20%。
揪心——
市场低迷遇“寒流”
他告诉记者,前几年,因为行情好,单斤能卖8毛钱以上,而且供不应求,于是他又将外出打工的兄弟家的土地承包过来,一共种了10亩椪柑。今年椪柑丰产,他家这片果林估计能产40000斤。但果子该上市了,来联系的经销商却给出一斤4毛的价格。
“往年这个时节,已经销得差不多了。”村主任李质扬说,去年此时,每天都有来自广西、贵州、甚至新疆、北京等地的销售商前来寻找椪柑,随处可见大货车装运椪柑的场面,有时候一天就运出数十万斤。而今年,“一、两天才来一辆车,而且多是载重2、3吨的小货车”。
据李质扬介绍,今年全村椪柑,只销售出去三分之一。
期待——
未来实现深加工
针对目前椪柑市场低迷的现状,村里的产业辅导员肖世勇和村委会都给出建议:“先通过留树保鲜等手段,将椪柑储藏起来等待市场机会。”
对此,果农们信心也不足,如果按照传统储藏方式,经历采摘、搬运、上保鲜膜等环节,每一斤椪柑从树上到仓库,平均要产生2—3毛的成本,而且效果并不理想;如果留树保鲜的话,平均每亩地也要花费大约1000多元钱的薄膜。这些钱投进去之后,将来的市场表现如何还是个未知数。
围绕椪柑市场销售的问题,镇党委书记王栋林告诉记者,未来,遂资眉高速公路中和镇出口处,将建立一个工业园区,他们将依托园区,延长椪柑产业链,引进外资对椪柑实行深加工。现在,园区规划已经获得批准,而且他们同一家从事水果深加工的企业也进入到深入谈判的阶段。
“但当前最重要的任务,还是要将椪柑顺利地销售出去。”王栋林说,目前,他们正在积极联系水果经纪人和异地经销商,帮助果农解决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