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广西实施“优果工程”:以优争强的兴果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5票  浏览15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1月15日 13:48

  更新改造 一亩等于新种三亩
  
  广西山多地少,发展水果业与粮食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那么,如何解决好既发展水果业又不与粮食争地的问题呢?广西自治区水果总站站长李标说:“针对土地资源紧缺,粮经争地矛盾的加剧,广西水果产业的发展一直坚持新种上山不占田、老园更新稳面积这样一个理念。”
  
  今年8月,在平果县果化镇龙何火龙果种植基地,记者看到满山遍野布满了火龙果树,虽然火龙果树都生长在石头缝里,但有的怀抱花蕾,有的开花结果,长势喜人。果化镇副镇长邓卫灵说,过去这里是一片石漠化非常严重的荒山,人们曾在这里试种过玉米、茶叶等作物,遇到天旱颗粒不收;现在栽上火龙果树,既封锁住了石漠化,又能使果农增收。
  
  站在一旁的果农陆文恩说,通过土地流转,他租山地种植了25亩火龙果,现在果树已有四五年的树龄,第一批果收获5000斤,第二批能收获1万斤,一年能收获12批,按平均每斤5元计算,一年可收入20多万元。
  
  “加快低产果园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是广西水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广西从水果大省向水果强省转变的关键环节。”李标介绍说,“优果工程”的实施,使广西各地的果园由“低”转“高”,达到了减地增产的效果。
  
  果园的优化升级,果品的结构调整,使广西的水果业日益壮大。贺州、钦州等地市通过科学布局,统一规划,很快完成了“改低创高”果园200万亩,增产水果50万吨。玉林、贵港等地对低产荔枝、龙眼果园,采用高接换种的方法,调整果品成熟采摘期,变成早熟和晚熟品种,收到增产提质的双重效果。百色市把10多万亩芒果传统品种换成新品种,每亩产值从2000元左右增加到5000元以上。农民高兴地说:“改造一亩,等于新种三亩。”
  
  土地流转 带来规模化经营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这是让农民群众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靖西县南坡乡党委书记张国康说,南坡自然条件恶劣,耕地面积少,水源缺乏,多年来群众只能在石缝地里种玉米维持生计。2007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多次组织村干部到外地参观考察,探索石旮旯地经济发展之路,发展果园7500亩。
  
  来到南坡乡荷郎村,记者看到群众的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果树,树上挂着果子。目前全村水果种植面积为1180亩,主要有脐橙、夏橙、蜜柚等,2012年水果产量达400多万公斤,产值1200多万元。
  
  实行土地流转,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使广西的水果业不断朝着规模效益型发展。广西金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卢义贞介绍,过去,金穗香蕉园也是个小果园,通过土地流转现在覆盖了定江村中的4个自然屯片,种植面积达到3.1万亩,使1040名农民成了香蕉园的产业工人。
  
  “规模经营后,公司对每个蕉园实行生产管理统一,水肥喷施统一,技术推广统一,采摘销售统一,以此保证生产的香蕉品质统一。”卢义贞接着讲述了规模经营的好处。
  
  金穗香蕉园的集约化经营,既避免了单门独户种植香蕉难以抵抗市场风险,又解决了推广实用新技术难题。
  
  上万亩的香蕉基地,一座拥有十几个房间的“科技小院”,下榻着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多项实验室里的香蕉高产高效先进技术在这里开花结果。专门研究“香蕉根际调控”课题的李宝深,一年往返奔波公司31个分场,实地进行研究试验,不仅使香蕉生长期缩短几个月,产量提升近20%,而且还推动香蕉果品成熟期前移,使应市期从原来4个月延长到8个月。
  
  在定盆屯的香蕉园,记者看到广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口天然泉水井,万亩香蕉标准园研究启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灌溉相比节水70%,节肥50%。村民马昭兴把家里原来分散的20多亩地全部流转给他人。去年6月,他带着老婆孩子承包了68亩蕉园,当年香蕉丰收,夫妇俩半年赚了6万多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