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广西实施“优果工程”:以优争强的兴果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5票  浏览15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1月15日 13:48

  精深加工 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荔枝干、龙眼干是广西传统的初级加工果品,量大价低的同类国外产品涌入后,市场曾一度被“洋果”挤占。
  
  广西的水果业如何站稳门前市场?这个难题曾一度把广西的诸多水果骨干加工企业“逼上梁山”。
  
  调整结构,转变方式,一时间在广西的水果诸多加工企业中形成共识。绝大部分厂家纷纷将原料果由普通的禾荔、黑叶荔改为核小肉厚的鸡嘴荔、香荔,抢占高端市场,这样做虽然成本增加,但却能卖出比原来产品高出一倍的价钱。一些企业主动在龙眼干加工上改进工艺,采用新型热风逆流干燥技术和配套机械,加工出的果品外观着色均匀,干燥恰到好处,质量高出一筹,在市场成为抢手佳品。也有的企业在巩固罐头、果干、果脯等加工的同时,还下气力研发出果酒、果汁等新产品,以此拓展市场销售新路。
  
  广西水果业精深加工链条的延伸,不仅解决了一些水果保鲜期短难以存放的问题,而且还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合作伙伴“攀亲”。通过招商、展销、合作等活动,近几年,广西的水果业累计吸引150多家企业前来投资,先后在浦北、北流、平南、大新、平乐等地建立30多个年出口量近50万吨的生产加工基地;在防城、钦南、邕宁、岑溪等地建立30多个特色果品基地。同时区内众多小型加工企业经过合股经营等形式提档升级,使30多家果品加工企业晋升为省级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从40多万吨提高到60多万吨。
  
  广西的水果依靠品质在市场上创出了声誉和品牌。各地分别从果品采摘后的处理入手,共建成香蕉、柑橘、荔枝等采后处理生产线1307台(套),年处理能力达到401.06万吨,年实际处理量为217.97万吨,全区水果采后处理率为21.14%。并结合出口基地建设,累计建成果品分级示范基地50多个,机械分级生产线50条,果品分级率从10年前10%提升到现在50%。还结合商品化处理,改进催熟和保鲜技术,促进水果出口和远销,标准纸质包装率从2002年10%提高到现在60%,既改进外观,又提高卖价,还打造了品牌。目前全区63个水果产品评上“广西名优产品”,10个产地评上农业部名优基地,优质果品率从30%提高到65%。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