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梨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
六、建设重点和保障措施
(一)建设重点
针对重点区域和特色梨的产业现状、主要问题、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应重点建设梨品种改良中心、梨加工技术中试基地和梨出口示范基地,同时强化实用技术推广。一是在梨的重点区域内,建立科研技术力量雄厚、种质资源丰富、辐射带动能力强、有一定基础条件的白梨、砂梨、秋子梨和西洋梨品种改良中心。二是依托各重点区域的技术力量建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梨加工技术的中试基地,并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的梨汁、浓缩汁及附属加工品的产业基地群。三是建设高标准的梨出口示范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设。
(二)保障措施
1.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增加科研投入,加快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为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果农的综合素质及果园管理和产后处理及营销的技术水平。
2.加大对优质梨和优势产区的扶持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采取优惠税收、信贷扶持等相应的支持政策,支持梨优势区域和特色梨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出口梨生产基地的投入,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到优势区域建立加工基地。制定有利于扩大梨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扶持精品、名品生产。
3.提高梨生产的科技含量。鼓励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尤其是要扶持培育抗病免疫的新品种,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步伐;加强对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治,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采后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产业整体发展能力。
4.强化苗木和果品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对苗木、果品生产、流通和市场的管理,制定或修订苗木、生产技术规程和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梨质量分级标准,加快标准实施步伐,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果品质量认证制度,推进优质优价。
5.推进产业化进程。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新产品、改革新工艺,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生产;提高梨分等分级和包装上市率,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梨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按出口目的国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数量,提高出口创汇能力。
(一)建设重点
针对重点区域和特色梨的产业现状、主要问题、主攻方向和发展目标,应重点建设梨品种改良中心、梨加工技术中试基地和梨出口示范基地,同时强化实用技术推广。一是在梨的重点区域内,建立科研技术力量雄厚、种质资源丰富、辐射带动能力强、有一定基础条件的白梨、砂梨、秋子梨和西洋梨品种改良中心。二是依托各重点区域的技术力量建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梨加工技术的中试基地,并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的梨汁、浓缩汁及附属加工品的产业基地群。三是建设高标准的梨出口示范基地,加强基础设施和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设。
(二)保障措施
1.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攻关,增加科研投入,加快开发新品种、新技术和新工艺,为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储备;加大科技成果的推广力度,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果农的综合素质及果园管理和产后处理及营销的技术水平。
2.加大对优质梨和优势产区的扶持力度。综合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采取优惠税收、信贷扶持等相应的支持政策,支持梨优势区域和特色梨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梨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出口梨生产基地的投入,支持、鼓励、引导企业到优势区域建立加工基地。制定有利于扩大梨出口的对外贸易政策,扶持精品、名品生产。
3.提高梨生产的科技含量。鼓励培育、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尤其是要扶持培育抗病免疫的新品种,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步伐;加强对危险性病虫害的防治,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采后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产业整体发展能力。
4.强化苗木和果品质量管理。进一步加强对苗木、果品生产、流通和市场的管理,制定或修订苗木、生产技术规程和与国际市场相适应的梨质量分级标准,加快标准实施步伐,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果品质量认证制度,推进优质优价。
5.推进产业化进程。扶持、培育龙头企业,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新产品、改革新工艺,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推进订单生产;提高梨分等分级和包装上市率,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梨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按出口目的国标准组织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数量,提高出口创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