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付亮谈水果(四)
龙眼进京这次公关,是一箭多雕的事情
主持人:“哦,对!也就是说,泉州龙眼进京这事例,其实是做了一个良好的公关,对不对?”
谢付亮:“对!是一个很好的公关。他不仅能建渠道,就像刚刚讲的它有2.7亿元意向订单,而且进了一些大的超市,让别人知道它好,所以说,这是一箭多雕的事情。”
主持人:“在好公关的基础之上,我们这个泉州龙眼怎么样做一个好广告呢?比如说在报纸、杂志大力宣传这一次的进京推荐会,然后在中央电视台或者是在凤凰卫视做一些广告宣传等等,这算不算是一种广告的配合手段?”
谢付亮:“如果我们在些基础上,接着做广告是可以的,但是我们可以在这个公关的基础上再做另外一些公关。就比如说,我们可以从泉州龙眼迎奥运上来塑造自己的品牌,来拓展自己的渠道,把这个事件拓展成一个营销事件,让全国来讨论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塑造水果品牌。举个例子,比如说泉州龙眼怎么做品牌的。这个时候,事件本身就可以演化出另外一个事件,就像我们所提到的核链公关。拿一个中子去轰击轴核的时候,这个轴核它又会产两个新的中子,新的中子再次轰击轴核,不断地促成一个链式反应,这样你的品牌很快就能塑造起来。”
主持人:“对啊,其实这个比打广告要划算得多。”
谢付亮:“而且速度要快得很多。”
公关,离不开媒体,也离不开“线”
主持人:“好像做传媒营销的人员,大脑的确跟普通的市民不一样。比如龙眼进京这个案例来讲,首先带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王府井等等去宣传,然后让市民们亲口尝到了之后,我们再做一个营销事件,让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个营销案例怎么怎么样,或者应该怎样去更好地拓展对不对?”
谢付亮:“对,这本身就是一个事件,我们再打一个比方,比如说我们这个水果已经进了家乐福了,或者是进了其它的一些超市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拿这些事作为题材。”
主持人:“但是,你这种讨论的方式是炒作的方式,还是要进入媒体传播的。”
谢付亮:“公关是一定要通过媒体的,所以我们刚刚讲到,我们的产品已经进了家乐福了,或者是进了其它的一些超市,那么我们就可以做一些活动,比如说龙眼有很多种功效,这样我们就可以让消费进行一些点评,或者让消费者自己做出一些选择,比如‘我第一次为什么选择龙眼?’因为有的人可能知道你这个新闻。当然,也有的人他可能不知道新闻。所以,我们就可以考虑‘北京人第一次选择龙眼的原因是什么?’。让大家来讨论、征集,征集之后,大家都会思考,原来这样一种事情也可以形成一种热点的事情来考虑,或者你可以把它放大,‘北京人第一次看重中国龙眼的原因又是什么?’。因为,中国的很多消费者崇洋媚外的心态比较严重,比如你在超市有2.7亿的订单,怎么来消化这些定单,事实上,我认为这个问题都可以上升到一个事件,然后利用一些传媒,既可以优化我们整个社会风气,又可以达到宣传泉州龙眼这样一个目的。”
主持人:“对啊,没错,如果泉州跟龙眼相关的一些企业,如果希望自己的品牌做大做强,可以参考我们谢老师的这个建议。比如说,把它上升到洋水果和国货之间差异化的一个炒作,或者是选择上,还可以说说泉州龙眼的一个历史渊源,还有它的文化根基等等。这些都可以炒一炒。”
谢付亮:“对!关键要像珍珠一样,就像泉州龙眼有很多种优势,就像美丽珍珠一样,你要有一条线,把珍珠串起来,这样就是一根很好的项链,挂在脖子上就很漂亮。如果我们泉州龙眼每一次做活动都没有一根线把它串起来的话,就像散落的珍珠,没有项链的价值,这样一种情况也是一样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