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樱桃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昆明:小樱桃带出乡村经济产业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昆明日报 作者:李思娴 孙慧洁   发布者:管理员
热度212票  浏览13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5月07日 14:37
  走进安武公路旁一饭庄,绿树掩映,餐具洁净,菜肴具有农家特色。老板孙先生说,今年他投资40多万元,让自己的饭庄上了档次,“游客来赏花、采摘果实,我们赚了钱,这服务也得跟上才对。”像孙先生一样,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搭上旅游的快车,源自安宁市青龙街道界牌小村发展起了千亩红樱桃
  
  今年2月中下旬,娇艳欲滴、晶莹剔透的大樱桃已挂满枝头,一串串、一簇簇,带着娇羞、带着媚妍,像珍珠、似玛瑙。红红的果实随风摇曳,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此时,游客又可以参与到采摘活动中,品尝自己亲手摘下的新鲜果子,还可以体味农家田园生活乐趣,体验淳朴的民俗民风。
  
  村里曾只有一棵樱桃树
  
  说起这小小的樱桃,界牌小村村民吴向前恨不得一口说出一百个好来。
  
  45岁的吴向前是土生土长的青龙街道界牌小村人,很久以来,村子耕地少、荒山荒坡多,村民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老吴回忆,当年村里有一棵樱桃树,在那个水果很稀罕的年代,每到挂果的时候,满树红彤彤的大樱桃,村民都忍不住掰上几枝尝尝鲜。1989年,喜爱吃樱桃的吴向前截了几根树枝在自家地里嫁接了几株,“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二年,樱桃树长势不错,自家人吃不完,吴向前就背着背篓到安宁城里卖。
  
  渐渐地,其他村民也开始学着吴向前种起了樱桃。吴向前说,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樱桃娇生惯养,又怕冷又怕热,又怕旱又怕涝。一路磕磕绊绊,种出的樱桃时好时坏。更让他头疼的是,樱桃是鲜果,一旦成熟了,地里养不住,摘下来也搁不住,樱桃成熟后,拿出去卖也是件麻烦事儿。一大清早要赶上到安宁的头班车,来回路上花费时间忙了不说,况且樱桃娇嫩,经不住压,每次也运不了多少。
  
  特色农业助推农民致富
  
  很长一段时间里,青龙樱桃户还处于单打独斗、散兵游泳式的种植经营状态,看到种樱桃如此操心,而收入也就比种玉米、洋芋强点,不少村民都处于观望中。
  
  为了打造地方特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2002年,青龙对樱桃园进行科学规划,修建了果园道路、蓄水池,将自来水引到果园,聘请有关专家定期到果园进行技术指导,积极引进抗病、高产、优质的“山东樱桃”等新品种进行实验、示范,并获得成功。政府还引导村民开展了以观光、踏青、登山健身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休闲旅游和林果观光自驾游,打造青龙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形成了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链条。
  
  看着一茬接一茬的城里人,不惜驱车几十公里到这赏风景、尝樱桃,冷冷清清的村子一下子热闹起来,收益也越来越可观,原来观望的村民也不再犹豫。十多年间,界牌小村的樱桃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发展到一千多亩。时间一长,很多种植户和老回头客都成了朋友。每年樱桃成熟时节,吴向前家的樱桃园可以接待四五百位客户,收入高达七八万元。有了樱桃这个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2003年,他推掉低矮的土基房,盖起2层小洋楼,眼下,老吴正考虑着给女儿买一辆小轿车。
  
  樱桃地的田间管理主要是老吴的妻子沈大姐负责,沈大姐说,即便遇上好年景,这田间管理也不能懈怠。春暖花开时节,自己都要给樱桃树剪剪干枝。老吴家种着几十亩樱桃树,光剪干枝一项就要搭上不少工夫。不过看着枝头沉甸甸的樱桃花,沈大姐也乐在其中。
  
  樱桃带出乡村经济产业链
  
  现在,青龙街道双湄村委会界牌大村、界牌小村、一摆田、小甸4个村小组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樱桃,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村”,为寻求更大的发展,村委会还成立了樱桃协会,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相关项目和技术,形成了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谋求发展的态势,为樱桃产业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时下,青龙旅游观光农业的优势凸显,已经形成了赏花、采摘、卖果、旅游、餐饮一整条樱桃经济产业链,每年吸引省内外游客几十万人次专程来观光尝鲜,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记者 李思娴 孙慧洁 报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