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四川农业正从传统生产向产业链延伸“变脸” 每年减损1000万吨 近17万人受益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在线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7票  浏览4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1月18日 08:24
  四川在线消息(罗之飏 四川日报 记者李淼)11月12日,初冬时节,正是安岳柠檬上市高峰。守着6700余亩种植基地,经营大户陈文勇却并不着急卖,他把“宝”押在明年三四月份的市场上——去年底,安岳柠檬采摘均价为6-8元,放到今年2月市场价便飙升16元。
  
  陈文勇的底气,正来自于总投资120万元修建的冷藏库。
  
  不仅是冷藏库,通风库、储藏窖、烘房等纷纷建起……2012年以来,作为全国首批11个试点省区之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项目已在全省19个市州、40个县落地开花,一个小小的冷藏库带来的却是我省现代农业的“链式反应”。
  
  减损效果明显
  
  每年能减损1000万吨

  
  产地初加工,最实用的功能就是:减少产品腐烂霉变。
  
  泸州江阳区黄舣镇果农王世智告诉记者,以前,因保鲜期不到一周,每年自家的龙眼起码要烂掉15%,损失严重。
  
  这并非个案,省农业厅产业处处长肖祥贵介绍,每年全省水果损失率达15%。其根源在于,农民基本没有储藏设施,遇到集中上市时,问题更加严重。
  
  瓶颈终于在2012年被打破。2012年,全国范围内启动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惠民工程项目,两年来,通过中央财政及地方配套近5亿元,全省共建起初加工设施6218座,形成产地储藏保鲜能力12万吨/次、烘干能力1300吨/日。
  
  效果惊人。“每年能减损1000万吨,挽回经济损失500亿元。”肖祥贵表示,这相当于新增农作物面积1000万亩以上,16.9万户农民因此受益。
  
  不仅仅是减损。彭州天彭镇菜农高文英将菠菜放入冷库两周后,价格从每斤0.15元涨到0.8元,一亩增收近千元。调查显示,冷藏保鲜、错季销售,可让蔬菜亩均增加收入60%,水果增加收入50%。与此同时,市场供应也得到均衡保障。
  
  “建座储藏库,等于栽棵摇钱树。”陈文勇说,400平方米冷库远远不够,他要利用财政补贴的好政策,继续扩大规模。
  
  促进产业升级
  
  1/3特色农产品将进储藏库
  
  “只靠传统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无法持续提升。”肖祥贵指出,传统生产已成为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阆中五马乡的姜农饶家富感受强烈。因生姜市场价格下跌,他一直想调整产品结构——缩小500亩生姜规模,换种丹参。而让他下定决定,正是一系列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配备的建成。有了这些配备,该保存的能保存,该加工的能加工,让饶家富这样的种植户在各种产品间“切换”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更关键的是,这有助于促进产业升级。”省农业厅产业处副处长周乃徐表示。
  
  在资中县血橙子专业合作社,除了冷藏库等初加工设施,几条加工生产线更是让资中血橙这一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在产销上“如虎添翼”。“从生产、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再到品牌打造与市场销售,产加销一体化正在形成。”周乃徐介绍,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的建设我省已走在全国前列。
  
  “目前,初加工设施60%左右的资金还要靠农户和专合社自己承担,对于农民来说,资金压力很大。”周乃徐表示,“我们将进一步争取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力求用四两拨动千斤。”
  
  项目瞄准范围也将扩大。下一步,不仅是蔬果、红薯、马铃薯,茶叶、花卉、中药材等也将纳入项目建设范围。
  
  目标已经清晰。肖祥贵透露,我省将用5年时间,实现三个1/3:全省1/3农业大县实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全覆盖,主要特色农产品产量的1/3进储藏库,项目区农民总收入的1/3来自于初加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