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出口企业多数出口萎缩 困境酝酿调整
本报3月18日讯(实习生 冯娜娜 记者 闫锐)金融危机下,农产品出口企业境况如何,怎样应对?今天下午,我省召开农业产业化出口龙头企业应对金融危机座谈会,40多家农业产业化出口龙头企业负责人共商金融危机应对举措,寻求走出困境机遇。
三大因素导致“量减价降”
据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一项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农业产业化出口龙头企业中,除个别企业2008年出口额与2007年持平或略有增长外,多数企业出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最多的下降了90%多。企业代表分析,受世界经济衰退、需求萎缩以及汇率变动三大因素影响,2008年10月之后,金融危机对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我省龙头企业出口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量减价降”。“量减”反映在企业订单少、订单撤销或者外商不履约,出口数量减少。“价降”反映在出口价格大幅下降,比如2008年4至6月青豆销售价为5500元/吨,下半年降到了4000元/吨,并且销售困难;草莓去年7月份以前销售价为7000元/吨,现在降到4500元/吨;2008年9月之前,每吨脱水蒜片的价格达到13000元,但10月之后价格一路下滑至6000元。此外,由于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欧洲货币在2008年的升值幅度很大,对企业的出口价格造成影响,挤压了部分利润空间。企业代表说,受这些因素影响,别说产品出不去,就是出去也利润很低甚至亏损。
抓住机遇弥补产业链缺陷
说起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企业不约而同地说到调整。由完全依赖日本市场,到不断开拓欧美市场,再到专门开发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石家庄市银河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在国内国际市场已经显现较好发展态势。企业负责人表示:“危中有机,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挺过去。”
“危机也是整合的机遇,是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机遇。”参会企业认为,资源依赖、粗放消耗、产业链缺失是制约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需求旺盛,每个企业都容易生存,整合就比较困难。但是危机给了企业压力,创造了整合的可能。应当利用我省海产品、水果、蔬菜等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结合龙头企业的品牌、渠道、研发等优势,实现企业间的产业链条合作,使同一平台、同一层次、同质化的企业间恶性竞争,通过市场手段整合合作,推动产业上档升级。
三大因素导致“量减价降”
据省农业产业化办公室的一项调查显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农业产业化出口龙头企业中,除个别企业2008年出口额与2007年持平或略有增长外,多数企业出口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萎缩,最多的下降了90%多。企业代表分析,受世界经济衰退、需求萎缩以及汇率变动三大因素影响,2008年10月之后,金融危机对农产品出口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我省龙头企业出口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量减价降”。“量减”反映在企业订单少、订单撤销或者外商不履约,出口数量减少。“价降”反映在出口价格大幅下降,比如2008年4至6月青豆销售价为5500元/吨,下半年降到了4000元/吨,并且销售困难;草莓去年7月份以前销售价为7000元/吨,现在降到4500元/吨;2008年9月之前,每吨脱水蒜片的价格达到13000元,但10月之后价格一路下滑至6000元。此外,由于人民币对欧元、英镑等欧洲货币在2008年的升值幅度很大,对企业的出口价格造成影响,挤压了部分利润空间。企业代表说,受这些因素影响,别说产品出不去,就是出去也利润很低甚至亏损。
抓住机遇弥补产业链缺陷
说起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企业不约而同地说到调整。由完全依赖日本市场,到不断开拓欧美市场,再到专门开发适合国内市场需求的产品,石家庄市银河食品有限公司目前在国内国际市场已经显现较好发展态势。企业负责人表示:“危中有机,谁抓住了机遇谁就能挺过去。”
“危机也是整合的机遇,是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机遇。”参会企业认为,资源依赖、粗放消耗、产业链缺失是制约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需求旺盛,每个企业都容易生存,整合就比较困难。但是危机给了企业压力,创造了整合的可能。应当利用我省海产品、水果、蔬菜等优势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结合龙头企业的品牌、渠道、研发等优势,实现企业间的产业链条合作,使同一平台、同一层次、同质化的企业间恶性竞争,通过市场手段整合合作,推动产业上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