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市场动态 >> 苹果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实名制”苹果让人吃出啥滋味?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鲁中晨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9票  浏览11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月10日 12:05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从1月5日起,装苹果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的不准进入市场,现在已难寻灌入水泥的装苹果纸箱了。批发苹果的商户说,从1月5日起,卖苹果已经开始实行“实名制”了。
  
  近日,中央电视台对北京东郊水果批发市场和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售装苹果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欺骗消费者进行了报道。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从1月5日起,装苹果纸箱夹层中灌入水泥的不准进入市场,现在已难寻灌入水泥的装苹果纸箱了。批发苹果的商户说,从1月5日起,卖苹果已经开始实行“实名制”了。
  
  苹果不够,水泥来凑,一采取实名制,问题迎刃而解。看来,实名制的确威力巨大。若依此推广开来,想必我泱泱大国,备受诟病的诚信问题,也将不再是问题。
  
  实名制果真如此灵验?看看眼下的手机卡实名制、网络实名制,以及羞羞答答至今未推广开的火车票实名制,却让人难以乐观。总的来说,症结无非两点,一是负面影响,二是推行成本。苹果实名制,不过是个例外。最根本的在于,实名的,不是苹果,而是包装。只事关诚信,而无关其他。
  
  其实,把石头砖块混杂在包装箱里的欺诈行为,多年来一直存在,特别是节日走访高峰期间,一些街头商贩更是抓住时机采用这种手段大肆赚钱。但像北京这样成为集体行为,却是今年独有的现象。记者在与商贩的攀谈中发现,他们对于这种弄虚作假行为并不感到惭愧,还埋怨现在苹果价格高,老百姓吃不起,赚钱越来越难了。
  
  赚钱难,当然不是欺诈消费者的理由。谴责商贩造假行为的同时,更需要反思的是他们造假的根源。继“蒜你狠”“豆你玩”“姜一军”之后,“苹什么”登台亮相,苹果被推上史无前例的高价。一方面是游资炒作,更多的则是通胀压力下,成本上升的结果。百姓吃不起,压缩开支,导致苹果销量大减,销售者经营困难。在节日到来之际,靠包装上造假,于是成为普遍选择。毕竟,“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人情往来的道具而已,即使发现了,谁能去追究?“实名制”苹果,吃出的是民生之艰,是人情世故,其中的滋味,只有消费者和经营者最清楚。
  
  苹果实名制的背后,透视出的不仅是市场伦理与道德的畸变,更折射出民生的艰难。实名制,当然可以有效约束造假行为,但本可以通过市场监管便可以杜绝的行为,却大张旗鼓地采取实名制,无疑是对实名制的一种讽刺。若依此行事,该采取实名制的,又岂止一箱苹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