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葡萄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葡萄爆发“缩果病”及时保苗为明年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农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3票  浏览19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7月14日 15:39
  6月份,长时间的暴雨天气导致我省大部分地方葡萄受灾严重爆发“气灼病”等病症,根系死亡、果皮出现青斑、凹陷变褐,果粒脱落现象突出,田间调查表明,目前我省葡萄主要品种,“巨峰”的平均烂果率达20%以上,高的达到50%,个别田块几乎绝收。我省葡萄首席专家,省农科院研究员刘晓联合成都市农科院专家在双流、龙泉驿区等葡萄主产地地调研后开出“药方”,加强防治。
  
  烂果原因
  
  气候异常。前期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是今年病害大发生的主要外部诱因。许多地方巨峰葡萄栽培密度大,田间通风透气不畅,加之农户有在行间沟内贮水的栽培习惯,使葡萄根系发育不良,甚至大量死亡,如果天晴时气温上升,葡萄叶片蒸发量突然加大,根系吸水满足不了树体需求,造成果实内水分流向叶片,从而导致葡萄缩果病大面积暴发。
  
  病菌侵染。一般引起葡萄烂果的主要病害有白腐病、炭疽病、黑腐病、酸腐病、黑痘病等。
  
  抗病力差。偏重氮肥,缺少钾、钙、微量无素,或挂果过多、负载量大,致使植株长势弱,抗病能力降低。
  
  栽培方式缺陷。露地密植栽培,采用篱架型整枝,造成果园郁闭,通风透光不良,遇到雨水过多,土壤和空气湿度过大,加速各种真菌细菌性病害的的传染和蔓延。
  
  挽救措施
  
  一是清理果园边沟厢沟,雨后及时排水、松土,防止园内湿度过大;二是及时抹除新稍,保持厢架内通风透光;三是增施钾、钙及微量元素,结合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果钙镁、天赐宝等),改善叶片功能,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四是控制产量,合理负担,按照植株的生长情况确定产量,一般成龄巨峰葡萄亩产应控制在2000公斤左右。
  
  生理性病害:当前发生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的“缩果病”属于生理性病害。此病非传播性病害(非真菌、细菌或病毒引起的病害),没有任何特效药剂可以防治。为尽快恢复树势,减少损失,可采用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将葡萄园内沟渠挖深,及时排水;(2)将受害果粒摘除,减少营养的无效消耗;(3)通过叶面施肥补充后期肥料,可采取喷施1~2次含钾、钙及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如果钙镁、先益果等),可结合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从叶片增加营养供给,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侵染性病害:长时间的低温高湿,导致黑腐病、酸腐病、白腐病、黑痘病等病害严重发生。一旦发生这些病害,可采取喷施1~2次真菌、细菌相结合的药剂。建议:(1)1.6%噻霉酮(1500倍液)+43%好力克(5000倍液)+26%杜邦万兴(2500倍液);(2)33.5%净果精(800倍液)+75%拿敌稳(3000倍液)。
  
  技术建议
  
  推广避雨栽培技术。葡萄避雨栽培即在葡萄生长季节,在葡萄顶上搭架覆盖塑料薄膜,下雨时使水顺膜流下再排出园外,不落在叶蔓、果上和园中。此技术的优点在于:一是降低园中土壤水分和空气湿度,有利于需年雨量600毫米左右、喜干燥气候的欧亚群葡萄优良品种拓宽种植区;二是湿度降低后,病菌繁殖力下降,可有效减轻黑痘病、灰霉病、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等的发生和危害,在多雨地区,与露地栽培相比,可降低黑痘病发病率60~90个百分点;三是减少喷药次数和用药量,既有利于生产无公害葡萄,又可节约农药、人工,降低生产成本;四是增加坐果率,增大果粒,减轻裂果,提高品质;五是稳定产量,提高收入,浙江一带运用证明,每亩可比露地栽培增收1000元以上。
  
  推广“V字型”或“高宽垂”整枝方式。“V字型”或“高宽垂”整枝方式是目前生产鲜食优质葡萄采用的新的整枝方式,可以大大改善果园的通风透光性,有利于减少病害发生和提高品质。
  
  推广地膜覆盖技术。果园地面覆盖可以大大减少土壤水分变幅,降低果园湿度,减轻病害发生。同时,地膜覆盖还可以防止杂草生长,防止养分流失,增强光和效能,有利于提高品质。
  
  对于受灾葡萄的补收措施,刘晓建议抢种红苕等秋季作物,有的农户想种些豆类,但这个不合适,因为这样会缠葡萄藤,阻碍葡萄恢复性生长。对于有些农户提出的受灾葡萄能否二次挂果,刘晓则认为,“气灼病”主要伤害的是葡萄的根系,而二次挂果需要很强的根系才行,所有二次挂果不现实,最好还是保苗准备为明年挂果做准备。
  
  本报记者 游飞 采访整理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