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德4万斤红富士难觅买主

看着又大又甜的苹果卖不出去,白彦军心里很不是滋味。记者刘美摄
果树挂果率虽增加苹果却滞销
白彦军说,他种植苹果已有13年了。过去几年,苹果树小,挂果率不高,每年的产量就几千斤,销售也没什么问题。近两三年,苹果树长大了,尤其是2012年,产量有了大幅提升,一下子产了4万斤,都是红富士。本来是一件高兴的事,但这4万斤苹果从去年秋天摘下来储存果窑,到现在连一颗也没卖出去。
1月25日上午,在绥德农业科技协会会长刘锦旗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范家洼村。这个村共50多户人家,家家都有苹果树。其他村民家的苹果通过各种销路,已卖出去一部分,但总体销售情况并不乐观。白彦军家的苹果树最多,有420余棵,今年的苹果产量也最高,有4万多斤。
白彦军家的果窑深约30多米,宽约3米。走进果窑,一股苹果的香味扑鼻而来,不禁让人垂涎。偌大的果窑里,满满地放着苹果,可这却成了白彦军沉重的负担,从摘下来那天起,这些苹果一直无人问津。
苹果含糖量高于国家标准
在白彦军家4万斤苹果中,有4000余斤是通过绥德农业科技协会会长刘锦旗指导培育的。刘锦旗是一位高级农业经济师,十几年来,他一直热心于指导农民嫁接果树、温棚培育、寻找销路等。2012年,在刘锦旗的帮助下,白彦军对十几棵苹果树的肥料进行了微调。这些树上的苹果成熟后,经检测,含糖量达14%~15%,口感明显变好了。据刘锦旗介绍,我国对红富士特级标准的含糖量是13%。“如果能增加投资,进一步通过调整施肥方案,这种红富士的含糖量可以达到20%左右,堪称‘极品’。”刘锦旗说。
在白彦军家,刘锦旗将未调整施肥和调整施肥的两种红富士分别让记者品尝,果然,通过微调施肥方案的红富士,味道更甜,口感更好。
味道这么好为啥卖不出去?
味道这么好的苹果,为啥却苦苦找不到销路?记者走访了榆林市区几家市场的水果批发商,他们称销售的苹果大部分来自延安、洛川等地,很少来自本地。当问及为何不从本地购买苹果时,部分商家表示本地苹果的质量不如外地的好。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据刘锦旗分析,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之一就是商家对这种通过微调施肥的苹果不了解。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政府的重视和宣传,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从而拓宽销售渠道。
而榆林各大超市的红富士,每斤最便宜也在四五元左右。采访途中,记者在白家硷乡公路边的村庄看到,很多农户家的院子旁或路边都放着几十袋、上百袋苹果,有的已经联系好商家前来装运,有的则还在等待商家前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