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沾化冬枣的"贵族式"生存 掌握定价权旱涝保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山东商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512票  浏览20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9月01日 17:09
  鲁北地区五十年一遇的洪水让沾化冬枣的产量面临严峻考验。但沾化县冬枣产业办公室副主任郭庆宏却异常轻松,“数量上的减产并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损失,相反倒可能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郭庆宏的自信是有道理的。据媒体报道,近日济南市场上的本季冬枣价格已经到了每斤四五十元。“那些并不是正宗沾化冬枣。”昨天,说这些的时候,沾化人满脸不屑,在他们看来,冬枣上市后价格肯定比这还要高。“这就是特产的魅力。”山东经济学院的一位经济学教授分析说,在冬枣这个细分市场上,沾化人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垄断”的地位,进而拥有了定价权,那就可以安享定价权带来的红利:旱涝保收。记者陈学超
  
  农民老于开奥迪时
  
  县领导才坐桑塔纳
  
  [个案]

  
  沾化县下洼镇于家村的于洪长最初就是个农民。
  
  “没什么比别人强,要是强的话就在于他高中毕业,脑子好使。”沾化县冬枣产业办公室副主任郭庆宏最初参加工作时就在下洼镇,对于洪长知根知底。
  
  如今,在于家村却很难找到农民于洪长了。“经常出差不在家。”郭庆宏说,“最近好像又去新疆了,在那里包了很多地,搞枣树种植。身价几千万肯定是有的,于洪长开上奥迪A6的时候,我们县领导才刚刚用上桑塔纳2000。”
  
  “脑子好使”让于洪长从农民于洪长变成了大老板于洪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于洪长家的五亩地被县科委选作试验田种植食用菌,但这次尝试并没让县科委和于洪长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1990年初,他们打算改弦易张,种植冬枣树——1984年沾化县进行枣树资源普查时,发现了散栽在农户院里的56株冬枣树。从那时开始,沾化决定对冬枣苗木繁育进行重点攻关,于洪长的改弦易张正是由此而来。
  
  作为沾化县最早大规模种植冬枣树的枣农,没用很长时间于洪长便尝到了甜头。1994年,他的五亩冬枣树正式进入坐果期。亩产4000斤、每斤20元的价格,让于洪长掘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好运并未就此终止。“脑子好使”的于洪长很快发现了另外一个商机:出售冬枣苗。“当时冬枣苗成本其实也就一块钱,最火的时候于洪长竟然卖到了12块钱一棵。他每年收入三百万左右应该是没问题的。”郭庆宏说,“老于自己都承认,‘这些年确实挣了点钱’。如今他还成立了冬枣研究所,主要从事果品和枣苗两方面的经营,每块每年都能带来一两百万收入。”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