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桃产区果农元旦生产忙

记者走进小区北头一座百米长的大棚,热乎乎的暖气扑面而来,满棚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王新和妻子正在忙活着。他们告诉记者,过去靠人工传粉,5座棚桃得雇十来个人干一个星期才能完成。这几年靠蜜蜂传粉,一座棚花200元租10箱蜜蜂,三四天就完成,这样又快又不漏花,坐果率高,比药物传粉纯正,还绿色。
王新说,侍弄大棚得讲科技。生产中不喷洒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不施化肥,使用秸秆生物反应堆,保证了棚桃果质好,树体壮。他的5座大棚结出的桃子个大色艳、口感佳,连续多年都是大连一家超市的“订单桃”,年均收入在30万元左右。目前,董郭屯小区都实施了新技术管理棚桃,年产30万公斤棚桃,已成为大连、丹东、沈阳“订单桃”,每座棚收入都在五六万元以上,成为全镇棚桃致富的小康屯。
记者了解到,目前城子坦镇还有金场村的潘栾屯350座棚桃小区,以及最大的北部山区郑沟村5500座棚桃区。郑沟村棚桃发展已有16个年头,占全镇棚桃90%以上,被农业部定为绿色棚桃生产基地,全村人均收入超过2.6万元。每年从元旦开花期直到4月成熟销售期是大棚最忙季节,从元旦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关系到棚桃一年的产量、果质、收益。因此,这里的桃农没有一户在家过元旦和春节的,都在棚里忙活,但是大伙觉得这样过年有滋味,有奔头。
右图:大棚里桃花盛开,春意盎然。本报记者石家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