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香蕉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年产780万吨香蕉 出口不足5万吨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78票  浏览16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9月18日 15:27
  本报讯(记者 徐建华 黄享荣 通讯员 杨乔松)“目前我国的香蕉年产量大约780万吨,但出口量不到5万吨,这是制约这个产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两广、海南等各个产区不应再单兵作战,而要联起手来,共同突破国际市场。”日前,在广州召开的2009年国际香蕉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产量年均增长12
  
  %近年来,我国香蕉产业发展迅速,产量由1998年的351.8万吨增加到了2008年的780万吨,产量平均每年增长12%。但中国园艺学会会长邓秀新介绍,目前我国的香蕉种植主要供国内鲜果消费,进出口贸易的比例还较低,出口量不足5万吨。
  
  “过分依赖国内市场,这也导致近年来香蕉价格的起伏不定。”一位与会人士说道。据介绍,前几年的“蕉癌”风波,一度导致香蕉价格跌入谷底。而从今年年初开始,海南、广西等地价格逐渐回升,达到2.6元/斤的高价。果农纷纷扩大种植面积,在海南的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香蕉种苗一苗难求的情况。
  
  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负责人谢艺贤表示,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今年的行情好并不代表明年的行情也好。像这样盲目扩种,肯定面临市场风险。”他介绍,扩大种植面积并非不可以,但在扩种时,要往优势品种方向发展,往提高品质方向迈进。只有高品质的香蕉,才不怕在行情低的时候卖不出好价钱。
  
  中国园艺学会会长邓秀新指出,要改变盲目扩种的情况,必须进行合理引导。而要稳定长期价格,则必须扩大出口。
  
  他认为,我国目前香蕉出口数量不多,主要是由于果品质量档次偏低造成的。“目前香蕉的优质果品率还不足40%,因此大部分只能进行内销。”另外,邓秀新还表示,要想扩大出口,几个省区必须联合,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
  
  三省区各有短板
  
  据了解,两广与海南三个省区是我国香蕉种植的主要地区,但各自都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和短板。
  
  广东农科院果树所所长易干军向记者介绍,广东香蕉优势在于种植时间较长,技术成熟。但他也介绍,广东作为香蕉生产老区,病害发生越显严重;工业的迅速发展,挤压了本属于发展香蕉的土地,造成地价成本提升,而人工高企,也在赶走部分香蕉投资老板。
  
  相比广东,广西近年来香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今年产量估计达到210万吨。邓秀新认为,广西作为香蕉发展新地,由于病源很少,所以对于香蕉老板来说,投入的成本较低,从而吸引了大量老板从广东转移到广西种植。另外,广西农业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相比广东、海南,广西可用作发展香蕉的土地面积很大,地租又便宜,加上人工又低,自然成为众多香蕉老板转移种植的地方。
  
  不过,广西香蕉的软肋在于没有品牌。这位负责人坦言,由于发展起步较晚,还没能打出产地品牌,所以往往需要借助别地方的品牌销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西香蕉的发展。
  
  而与两广相比,海南则是发展香蕉的宝地。谢艺贤表示,海南光度、温度充足,适合香蕉生长。不过,过多的台风和土地面积较小的问题也在制约着海南香蕉产业的发展。据了解,海南香蕉面积近年整体变化不大,大约徘徊在70万亩左右,年产量保持在190万吨左右。
  
  需联合提高质量
  
  三个省区通过联合,提高我国香蕉质量,扩大出口,成为本次会议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邓秀新介绍,首先要共同解决香蕉的病害问题。“巴拿马病害至今仍是香蕉产业的最大威胁。无论是老区或新区,都不应该放松警惕。由于这个病害具有较强传播性,各产区要联防联控,共同抵御。”
  
  另外,邓秀新还提到,香蕉种植品种单一的问题也需要各个产区一起解决。他介绍,如果是单一的一个香蕉老板,为了生产的方便性,更希望发展成片单一品种;但单一品种的风险很大,唯有多种品种同时种植才会降低其中的风险。
  
  易干军也表示,香蕉的组织化、机械化生产势在必行。我国的香蕉产业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对优化的区域布局,已经拥有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基本实现了品种的良种化,种苗生产的工厂化,但在生产经营模式上,仍远远不如国外规模化种植。此外,各省区共同的市场营销体系要基本形成,才能让我国的香蕉产业更具竞争力。
  
  作者:徐建华 黄享荣 杨乔松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