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鲜果 网上买
网上卖水果,卖相重要,价格更关键。殷婷读书期间认识了一个在澳大利亚开农场的朋友。去年底,她特地飞了一次澳大利亚,考察那家农场包括车厘子在内的各种水果,签了买卖合同。通过这位朋友的关系网,殷婷又建立了其他供货源,加上进口关税,店铺中出售的水果至少比超市内的便宜了一半。比如美国新奇士红心橙,超市的价位在每斤20元左右,殷婷开的价格为每只4.8元,相当于打了5折。
“卖相+廉价”的网销策略,让她的生意短短一年间“扶摇直上”。不过到了今年3月,殷婷明显感觉到做同类生意的卖家多了:“去年小店刚开张时,在淘宝上搜索橙子,只跳出来5页,现在100页也不止。”
洋水果的市场,电商的身影也逐渐多了起来。2005年,上海就已经有专门从事精品水果的网站,2009年以后,水果类垂直电商出现了一波小高峰,天天果园、优果网等电商均把重点放在洋水果上,新西兰红玫瑰苹果、泰国山竹、南非脐橙、智利黑提……光看就让人垂涎欲滴,虽然价格不菲,购买的人却也不少。优果网创始人李永峰把根据地牢牢扎在上海,因为这里的消费者对洋水果的接受程度最强:“人们对水果的需求已经从能吃上水果,向吃好的、健康的水果转变。”
今年以来,大型综合类电商也打起了洋水果的主意。7月,京东商城CEO刘强东借“西红柿门事件”成功将生鲜食品频道推上线,其中就出售大量的洋水果;在此之前,1号店已经把嘉果、悦果园、相思果园等一大批垂直电商集结起来,辟出场地集中销售进口水果,试图将全球水果一网打尽。
本地水果 微博营销聚人气
通过微博卖桃子,徐佳敏已是第二年这么干了。8月份如果你在华师大门口看到一个皮肤黝黑的男生面前堆满桃子,坐等卖家自提,这个人便是徐佳敏。
1987年出生的徐佳敏家住南汇,与大团桃园的目测距离只有几百米。这个地方河港纵横,有着“桃花源”的美誉。每年7月中下旬是桃子最佳品尝期,如果连续两个星期不下雨,桃子的水分和甜度能达到峰值,更成就了“南汇水蜜桃”的鼎鼎大名。南汇水蜜桃的销路自然是顺畅的,但这里的农户依然有些后顾之忧:桃子七八月成熟,与上海的台风季“撞个正着”,一旦刮起台风紧急摘桃,那么多桃子的销售就会成问题。
徐佳敏家里种的桃子,学名叫做大团蜜露桃,去年8月,赶在台风摧毁桃树之前,徐佳敏把家里还没完全熟透的桃子都摘了下来,总共有1000多斤。按照传统的做法,遇到这种“突发情况”,农户都会把桃子卖给水果贩子,价格在2.5元至3元一斤,徐佳敏觉得不合算:“桃子的成本虽然不高,但是平时的管理工作量很大,人工成本很高,这么卖很亏。”
彼时,微博已经流行了一阵子,各种微博营销铺天抢地袭来。这位华东师范大学神经生物学的博士顺手在微博上紧急吼了一声,转发了一圈华师大的同学、教授和校外的朋友,没想到人人都帮手转,10斤装60元一箱的桃子,很快卖了出去。
有了去年的经验,今年“海葵”来势汹汹,徐佳敏显得十分淡定。他与合作伙伴吴立光专门对微博营销做了分析研究,发现学校官博、学术权威,以及一位毕业后当了演员的学长的转发,是决定桃子销量的关键,为了把销量提上去,徐佳敏还制作了海报,并将去年曾经买过桃子的客户翻出来重新转发一遍,作为今年微博售卖桃子的重点对象。在“海葵”登陆上海的前一天,徐佳敏未卜先知地“预售”了5000斤桃子。
通过网络渠道,将水果从农户的瓜棚中直接运送到客户手中,徐佳敏的做法缩短了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无意中正破解了一道难题:阻击冒牌货。在市场上卖水果,人们最纠结的事情是,只要是个西瓜就标榜8424,只要是串葡萄就叫“正宗马陆葡萄”,只要是个桃子,无数商贩都告诉你这是“南汇水蜜桃”,真真假假,分辨不清。只是徐佳敏的初衷很简单,“我父母这一辈都不懂网络,他们找不到更好的途径去销售本地水果,我们年轻一辈可以化被动为主动,搭桥帮他们增收。”
事实上,通过网络将正宗的本地水果直接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已经成为不少市郊区县正在探索的一条道路。金山的“皇母”蟠桃今年计划将网销规模拓宽到20%以上,在上果网、虹口社区网等电商平台上独家售卖;嘉定马路葡萄前不久也与京东商城“联姻”,开通了“马陆葡萄电子销售平台”,通过网络授权让市民能吃上放心正宗的马陆葡萄;由上海市崇明县农委和徐汇区商委城乡结对“产下”的崇明生态农产品展示营销中心,前几天也刚刚上线,已经辟出了水果专区,未来将为崇明农民销售当地特色水果拓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