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荔枝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广东惠州镇隆荔枝首“触电”打造品牌谋升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广东惠州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6票  浏览19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7月04日 13:05
  种植户的困惑
  
  种荔枝数十年,总是增产难增收

  
  又到荔枝成熟季,“荔枝之乡”惠阳镇隆,苍绿果园中鲜红的荔枝如星星点点,连空气中也弥漫着荔枝的香甜味儿。沿街大小店铺,甚至路边摊档,都摆出最鲜、最靓的荔枝招徕顾客。
  
  镇隆镇政府方面测算,全镇挂果的荔枝园约有3万亩,这一造成熟的主要是桂味和糯米糍两个品种,总产量预计可达到1800吨。今年恰逢荔枝的大年,如不是上半年花期天冷雨水多,产量本来会更好。不过相比往年,也算得上“中产”的年份了。
  
  看着枝头成串的荔枝,如小灯笼般一天红过一天,马上就可以大量采摘销售了,种植户张日光的心头却依旧七上八下,脸上也轻松不起来。“这一造的产量已经稳得住了,还算是不错的,最终收成会怎样,现在却还很难讲。”他说。
  
  张日光家住镇隆长龙村新长村民小组,今年已65岁。他从十五六岁起就跟父亲学种荔枝,20年前自力更生开辟50亩荒山种上荔枝树,至今还亲自打理着这片荔枝园。20年树龄的荔枝树正值挂果盛年期,50亩算下来今年起码能摘果50吨以上。以前的经验提醒他,荔枝增产不一定就是好事,因为产量多了,往往就卖不起价。市场滞销严重的时候,所得收成甚至反而不如欠收的年份。
  
  镇隆果农受到最惨痛的一场经历,发生在大约10年前。那一年镇隆荔枝大获丰收,结果严重滞销,价格掉到几毛钱一斤,连成本都抵不上。“到后来实在太低价时,好多人干脆让荔枝烂在树上,懒得去摘了。因为摘果去卖,反而增加了人工成本,还不如烂掉。”张日光说,那一次之后一些人对种荔枝失去信心,把果园都荒废了。
  
  今年这一造抢先上市的荔枝,桂味批发价每公斤12元左右,糯米糍16元左右,比去年同期已略有降低了。这只是刚开头的行情,等到上市高峰期,价格还会明显地波动,有时一天里上午和下午都不同价。
  
  “现在肥料、农药什么都涨,人工更是200元一天还请不到。”张日光感叹道,随着种果的成本越来越高,鲜荔枝每公斤至少要卖8元以上才不亏钱。种荔枝这么多年,他认真算了算,荔枝园的收成基本还是那个老样子,并没有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其他种植户情形也大体如此,搞荔枝种植总摆脱不了增产难增收、果贱伤农的“魔咒”。
  
  产销矛盾难解
  
  产业层次不高,持续发展还差把火

  
  镇隆人喜欢种荔枝的习惯,传承至今已200多年。百多岁“高龄”的古荔枝园,在镇里还保留有好几处。眼下旺产的荔枝树,则大多种于十几二十年前。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在广东吹起,镇隆荔枝也开始走进春天,由过去的自给自足向产业化发展。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荔枝已成为镇隆农业的支柱,镇隆荔枝的名声也日益叫响。等适合的土地基本种完,生产规模壮大之后,镇隆荔枝却遭遇瓶颈,再难有更大起色。主销市场局限于惠州本地及周边区域,价格行情起起伏伏不稳定。更重要的是产销矛盾这一死结,一直无法打开。
  
  实际上,镇隆的气候和土壤环境都非常适合荔枝生长,加上数百年种荔枝积累的丰富经验,镇隆荔枝的品质一直不错。尤其是如今占主打地位的桂味和糯米糍,鲜甜多汁且肉厚核小,卖相和口味都深受消费者喜爱。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货好不愁没人要,为何品质上佳的镇隆荔枝,也会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尴尬境地呢?镇隆镇政府分管农业的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刘贵林分析认为,根本原因在于镇隆荔枝的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产品开发形式太单一。简而言之就是产业经营没有从粗放型上升为精耕型,导致种荔枝的综合效益上不去。
  
  多年来,为推动本地荔枝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户增收致富,镇隆政府和业界都做出了不少努力。种植技术方面推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重点发展数十上百亩成规模的果园,以保障荔枝的质量。经营方式上,早在1995年3月就成立了荔枝生产协会,近年来更是每个村都组建起荔枝专业合作社,由散种散卖变为抱团经营。镇政府还尽力为荔枝销售创造条件,包括在镇上建设专门的荔枝交易市场,从2009年起至今坚持举办荔枝节造势等等。
  
  在镇隆荔枝的品牌打造与扩大知名度方面也有一些作为:1999年就把荔枝做成保险标本送到昆明博览会展出,2001年又送往北京博览会参展。2003年成功注册了“镇隆”牌商标,2009年获评广东省“荔枝专业镇”。
  
  上述种种动作不少,但在当地果农眼中看来,镇隆荔枝产业总体的发展,感觉还是差那么一把火。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