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苹果的甜蜜烦恼
作者:冯明东
大年初三,年味正浓,便带着妻儿匆匆赶回距西安180公里的老家--苹果之乡洛川,给亲戚长辈拜年,看望一下一年来很少走动的同学朋友。
往日繁忙的西延公路上,只有零星的车辆,且离西安愈远,天气就愈晴朗,远离喧嚣与雾霾,心情也格外舒畅。铜川往北,公路一直在山谷、隧道间穿行爬升,循环反复,似乎没有尽头。当感觉眼睛有些疲劳的时候,汽车驶过一座目不及底的高架桥,伴随孩子们的尖叫,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在蔚蓝色的天空下一望无垠的高原展露出了她博大的胸怀。此刻,太阳正照在公路两边大片开始返青的苹果树上,一抹淡淡的紫烟在苹果园上萦绕,瑰丽而温馨。老家到了。
小城洛川仍沉浸在浓浓的过年的氛围中,临街的门窗上贴着大红的春联和窗花,清新的空气中弥散着硝烟的味道,零星的有几户商铺开门。村子虽距离县城只有60华里,但由于要翻一道沟,到达时已是下午两点了。晚饭是在三大家吃的,几个叔伯兄弟都来了,大家围着炕桌,盘腿坐在热炕上,一口菜、一杯酒、一句话的漫无边际说了开来。最终还是回到收成上来了,这些年靠种苹果大家的日子都红火起来了,几个兄弟都买了车,孩子们也送到县城上学了,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但今年的果价着实让大家摸不着头脑,从三块八开始,一路降到一块八,硬生生几万块钱不见了。说到这,三大家的老二书怀便后悔不已,开始果商出价三块二没有卖,最后两块四卖了,每斤少了八毛钱。还有几个叔伯兄弟干脆把苹果存了起来,指望开过年有个好价格出手。看到大家群情激奋,一直很少开口的三大说话了:“两块四不低了,一斤粮食能卖多少钱?吃上饱饭才几天?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看到三大生气了,大家一哄而散。夜深了,睡在三大家西厢房的热炕上,竟有些不习惯,辗转反侧、一夜难眠,看来自己究竟是忘本了。
第二天一大早赶回县城,看望了几位高中时的老师和在县城工作时的领导、同事。到老同学赵辉家时,天已经麻麻黑了。赵辉高中毕业后打过家具,跑过运输,揽过工程,有一定原始积累后,前些年依托家乡苹果产业办起了苹果套袋加工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晚饭简单而丰盛,酒助谈兴,不觉有些高了,赵辉让嫂子取来当选县政协委员的照片来,上面的人西装领带、一脸严肃,与平时不拘小节的赵辉判若两人。“当官了?”我说。嫂子应了句:“臭显派!”两壶酒下肚,桌子上只有我们两个人了。我问:“生意怎么样?”赵辉答道“不好做,我准备在政协会上提交一个支持中小企业的提案,有空你给把把关。”谈到企业经营的跌宕起伏,赵辉变得滔滔不绝了。
在家乡苹果产业大发展之际,凭着多年生意场上摸爬滚打的敏锐嗅觉,赵辉较早进入果袋行业,为苹果产业配套。前些年,随着洛川苹果逐渐被市场认可,产量、价格一路上升,也着实赚了一些钱,已经发展到目前的三条生产线,五六十名工人。但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的变化,生意越来越难做,特别是去年,果价一路下行,很多果农的苹果都没有出手,硬是靠着多年生意场上积攒的人脉,赵辉的厂子才勉强实现了盈利。
按老赵的分析,造成目前中小企业经营窘境的主要原因在四个方面。一是产业层级低。洛川的中小企业大都分布在与苹果生产、加工相关联的产业链上,像纸箱、套袋、冷库、苹果初加工等行业,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形势好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形势不好时只有竞相压价了。二是企业规模小。县城现在有冷库四五十家,纸箱厂二十余家,套袋厂十余家,都是一两条生产线,作坊式生产,抗风险能力小,根本无法与区外的大型企业竞争。三是成本上升快。这几年,材料、人工、融资成本上升幅度很大,特别是人工,比五年前翻了一番,忙季每月3500都雇不到人,利润率已经降到5%以下了,如果不是政府的税费优惠,只能赔钱赚吆喝了。四是融资渠道窄。围绕苹果产业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大多数利润都要通过果农销售苹果实现,赊销现象在行业中很普遍,企业的流动资金压力非常之大,而受自身条件限制,这些企业很少能从银行贷到钱。拿赵辉的厂子来说,年初苹果套袋之前先把袋子赊销给果农,秋后苹果出售了再从果农手里收回货款,今年果价不好,果农出手意愿不强,春节前货款才勉强收回了6成,要不是从小额贷款公司贷到50万元,加上东拼西凑了一些,休想过上一个安稳年。
不觉夜已深了,看着我们俩都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老赵媳妇开始频繁上茶,送客的意味已经很浓了,我急忙起身告辞。来到门外,我问赵辉:“想好应对策略了吗?”赵辉不假思索地答道:“十六个字,环境优化、政府引导、行业整合、金融支持。”看来已是胸有成竹了。握手道别的时候,我悄悄靠近赵辉耳边说;“政协委员委屈你了,来年竞争县长。”引来老赵一阵大笑,妻子一脸疑惑的看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