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河北宁晋鸭梨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质量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1票  浏览14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4月08日 16:25
  阳春三月,树树梨花开,如玉似雪,在春风里恣意怒放。徜徉在千顷梨林,宛如神游“香雪海”。日前,拥有千年栽种历史的河北名产——宁晋鸭梨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也是河北省邢台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第一种产品。
  
  梨又称快果、玉乳,我国有鸭梨、砀山酥梨、莱阳梨、库尔勒香梨等几大名梨。其中鸭梨适应性强,丰产性好,较耐贮藏。宁晋鸭梨与产于其他地区的鸭梨相比,又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果形端正美观,呈倒卵圆形,鸭头状凸起明显;单果重200g以上;果皮绿黄色,表面光洁,果点小且色浅,果皮薄微有蜡质;肉质细脆多汁,石细胞少,酸甜适中,具有浓郁的清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2%以上,极耐贮藏,贮后风味更佳。
  
  据史料记载,宁晋鸭梨的栽培始于秦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河北省志记载:“鸭梨原产地于宁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荻”。“荻”即“梨”也,“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即指今宁晋、赵县、晋县一带。宁晋鸭梨的品质自三国、晋代以来广受称赞,三国时已成供品;明清时代栽培日盛,明代时因品质独特、味美甘甜而被引种到河间、交河一带。清道光年间已形成规模种植,千株以上梨园随处可见。至今宁晋县仍保留有距今150多年的鸭梨古树群。建国后,宁晋鸭梨种植发展迅速,滹沱河故道沿岸沙荒地全部被营建成果园。1987年宁晋县被国家林业部确定为第一批“鸭梨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县”,被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
  
  悠久的栽培历史,特殊的地理区位优势,造就了宁晋鸭梨独特的品质,自清代以来就已畅销国内外,备受消费者喜爱。清嘉庆九年,宁晋鸭梨被天津水果商“带”进国际市场;光绪年间通过“真丰”商行出口到香港地区和东南亚各国。1949年~1952年委托天津“冠昌隆”商行代理出口,一度挂“天津鸭梨”标签。上世纪80年代,宁晋县相继被国家、天津市以及河北粮油进出口公司确定为鸭梨出口基地,产品仍经天津口岸进入国际市场,并改称“宁晋鸭梨”,从此扬名海内外。
  
  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宁晋鸭梨的内在品质和外观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有11个品牌相继荣获国家、省、市名优果品称号,其中“绿唐”、“燕赵”等一批知名梨果品牌连续多年荣获中国名优产品、中国农交会名优果品及“果王”称号,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目前,宁晋县梨果种植面积达1。3万多公顷,占全县林地面积82%。2005年总产量已达32万吨,年产值5。35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1%。梨果生产和营销直接涉及全县14个乡镇的14万人,主产区人均果品收入1750元,占全县人均纯收入的63%。目前,全县共有果品贮藏机械冷库300座,每年贮、销量0。9亿公斤。果品生产营销相关企业和组织1500余个,形成了产、贮、销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格局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果品产业在县域经济中规模和效益仅次于粮食,成为当地特色支柱产业。
  
  为了保持宁晋鸭梨的传统品质和特色,解决宁晋鸭梨多年来无标可依的现状,使鸭梨产业从经验性种植走向标准化种植,适应果品市场和栽培方式的变化,邢台市质量技监局发布了《宁晋县鸭梨无公害生产管理综合标准》,指导、规范全县梨果生产。同时,该县对梨品生产技术规程进行了规范,要求实行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5户联保的管理机制,生产重点环节以协会为纽带实行统一肥水管理、统一修剪、统一疏花疏果、统一果袋类型、统一病虫防治时间、统一包装销售的“六统一”运行模式,并加强了对全县农民技术员和技术骨干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各项技术要求落实到位。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