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猕猴桃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中新农业:一个猕猴桃的产权制度改革试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四川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99票  浏览27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1月20日 13:14
  ■本报记者 王怀 方野 实习生 万均
  
  “出太阳,适宜摘果子。一周前,我们就问了气象部门。”11月8日,初冬的暖阳一扫前几日的阴雨。站在蒲江县复兴乡猕猴桃种植基地四川中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左力刚心情像艳阳天一样好,这位刚毅的北京汉子深锁了两年的眉头舒展了几许。经过近两年的标准化种植,当天,国内首个享有专利保护、黄肉型猕猴桃新品种“金艳”试种成功。
  
  “就像自己孩子出生一样。”左力刚握着手中的猕猴桃感慨万分。两年试验,他的猕猴桃成为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缩影。
  
  流转试验:出租土地种上“高价”猕猴桃
  
  “中国的希望在农业。”2004年,我国进行免征农业税改革试点,涉足多个行业的左力刚敏锐感到一个产业正在崛起。经朋友介绍,他接触到猕猴桃产业。“一比较,我们发现巨大的市场空间。”左力刚说,新西兰是全世界猕猴桃四大种植国之一,种植面积17万亩,占全世界的9%,产值占世界总量的1/3。中国猕猴桃的种植面积达86万亩,占全世界的48%,但产值却只占10%左右。
  
  摊开地图,中国适宜种植猕猴桃的产业带跃然纸上:雅安——成都——广元——汉中——周至。通过考察,左力刚决心从四川出发。
  
  立足成都,左力刚看好成都的自然禀赋,更看好成都先行一步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
  
  “我们动手早,才吸引了投资。”蒲江县副县长陈代康说,2004年,蒲江县复兴乡承揽了成都市首批土地整理任务,5个村412户居民放弃宅基地,迁进规划小区。宅基地通过复垦新增耕地3994.8亩。在此过程中,蒲江建成成都市第一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尽管这系列动作很“低调”,但蒲江还是吸引了左力刚的目光。
  
  “成都市最大农业产业化项目诞生。”2005年5月29日,当地媒体如此评价。左力刚成立的四川中新农业公司,总投资15.6亿元,以每年每亩700斤黄谷的租金租赁包括复兴乡在内的5万亩土地。中新农业的猕猴桃基地成为成都最早推动土地流转的项目之一。
  
  猕猴桃产销大国新西兰,其平均亩产能达2500公斤左右,而我国却不足500公斤。“品种和技术制约了中国猕猴桃的身价。”左力刚凭借多年的商海经验,提出了“中国资源—现代农业—国际市场—农民富裕”思路。
  
  2006年,中新农业和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合作,以每亩150元的推广投入,在蒲江默默地开始了“金艳”的试种,也开始改写全球猕猴桃产业格局。
  
  身份试验:“农民”从一种身份变成职业
  
  整齐的条状种植带延绵不绝,蜷曲的猕猴桃藤穿梭顺势而上……陈代康看着沉甸甸的“金艳”果子,掩饰不住欣喜。“项目全部投产后,年均产值将达22.5亿元,常年吸纳劳动力4000人,季节吸纳10000人。”
  
  “下周我们把农民会所的方案再议下。”陈代康急切地推动中新农业的下一步动作。此前,中新农业独创“4+1”模式,即独有品种知识产权使用权、高效标准种植园、先进的包装贮运物流基地、成熟的高端全球销售网络,构建“公司与农民利益共享”的新型经济联合体。在此模式下,中新公司培育“金艳”的两年,也是农民生活发生根本性改变的两年。“我家9亩多田地全部租给公司,要划得着得多。”复兴乡陈坝村村民胡光芬说,过去种水稻,每年一亩田只收入五六百元,现在光收租金就有600多元,而且在猕猴桃基地上班每月可收入600多。这两年,公司请来专家教胡光芬和她的同事,针对不同季节配方施肥、检查猕猴桃树苗的病虫害、挂果后如何保护……近年来,陈坝村多数村民成为中新农业“产业工人”。
  
  “要让农民真正增收,要把‘农民’这种身份变成一种职业。”在左力刚看来,当地农民传统意义上身份特征正在淡去:住进农民新区,每天按时上下班……
  
  “我已三年没种过田了。”2005年,黄贵明把自家16亩田地全部租给中新公司后,成为公司的“种植部协管员”。几年来,他和同事分到不同的“地盘”——200多亩的果园,每天都要不定时地巡查。除去租金,黄贵明每月还有1000元左右的工资。
  
  “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资源的合理集中与利用,利润的合理分配。”左力刚说,公司下一步将种植环节30%的利润返还给土地流转区域的经济联合体——农民会所,会所成员除享受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外,还将享有分红、教育、医疗、养老保险等收益。
  
  “靠着‘金艳’,农民再从每亩地上分到3000元红利不是梦想。”左力刚如是说。
  
  产权试验:农民用土地探索“庄园经济”
  
  “果子在超市要卖6块多一个。”“金艳”育种人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王圣梅研究员介绍,“金艳”比起其他猕猴桃品种,果实大小更匀称,外形更光洁,具有极强的早果性、丰产性和耐贮藏性,因此经济效益更高。
  
  “金艳”的成功上市吸引了成都周边区域纷纷邀请中新农业前去流转土地。
  
  “现在农村土地确权了,可以明正言顺进行流转了。”陈代康说,但目前许多地方却苦于没有项目支持,尤其是上规模的现代农业项目,这也是目前产权制度改革纵深推进的一个瓶颈。
  
  “现代农业收益高,但投入也高。”尽管左力刚已做好一个“金饭碗”,但他还是感到有些“郁闷”:连续近三年的高投入,目前才挂果,回报期还有待时日。但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很大,还可以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钱从哪来?
  
  “我们用手上的土地很难贷到款。”左力刚说,此前,一些金融机构到基地看了,都觉得项目好,但目前的政策却很难给农业发放贷款。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我认为从中可以找到和农民共同分享政策红利的模式。”10月,中新农业仔细研究了相关文件。“农民的土地可以作为资本,建立一种金融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左力刚很兴奋,中新农业提出发展农业基金的路子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按照设想,中新农业将把流转的土地划分为不同的“格子”,每个“格子”形成相对独立的猕猴桃农庄,包括农民在内的投资者以不同形式成为“庄主”,也成为中新农业的股东。“格子”交由公司统一种植“金艳”,股东每年分享红利。
  
  “我们的货车直接开到每个庄园收果子,农民就站在小洋楼上数票子。”左力刚憧憬着。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