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本地产柑橘卖不动
本报记者邵剑平摄
本报记者任翀
柑橘丰收本来是好事,可上海的柑橘果农却笑不出来:本地柑橘集中上市已经多日,可销售量不足产量的30%,而往年这一比例超过50%。眼下,在崇明部分果园,每公斤柑橘批发价不到1元,已经低于种植成本,却仍遭遇乏人问津的尴尬。柑橘为何滞销,又有什么解决办法?
市林业总站站长朱建华告诉记者,近日出现的柑橘滞销现象由多方面因素造成。一是柑橘增产明显。今年全国柑橘普遍增产,本地柑橘同样如此,产量预计达到23万吨,增产近40%。受气候影响,本地柑橘还提前上市了近两周。这就使得本地柑橘的上市时间与外省市柑橘重叠,市场消化难度增大。二是由于本地果农销售方式受制于外。本地柑橘以农户分散种植为主,主要依靠外地商贩到田头批发,果农主动出击拓展市场的少。今年全国柑橘丰产,批发商贩明显减少,使得本地优质柑橘难以到达市民餐桌。三是市民对本地柑橘存在消费误区,认为不如外省市好吃,“其实上海的柑橘品种95%以上是较耐寒的温州蜜柑,口感不差,而且今年气候条件对柑橘生长有利,本地柑橘的口感更好。”
面对果农迫在眉睫的难题,绿化市容部门利用公园优势,为果农设置了4个柑橘直销点。昨天,中山公园、上海植物园率先开设了直销点,杨浦公园、复兴公园将从今天起销售柑橘。此次直销坚持“现采现销”模式,通过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农民合作社组织,直接将果园的新鲜柑橘运到市区直销点,目前售价为每公斤2元。
从首日销售情况看,市民和农户都对直销模式表示满意。昨天上午,记者在中山公园内的直销点看到,众多晨练百姓排起长队选购本地柑橘。很多市民购买后当场品尝,并向其他市民推荐:“老甜的,皮也薄!”组织供应的崇明县横沙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朱建飞表示,该直销点当天共准备了3.4吨柑橘,全是前一天下午采摘,不到2小时已经卖了一半:“直销点的柑橘来自八九十户果农,市民欢迎,农民收入也有保证了。”
但记者从林业部门了解到,要解决柑橘滞销难题,不能仅依靠临时直销点,还需优化品种结构、改变销售方式。目前,本市正通过新品种引进和换种等方式,增强本地柑橘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任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