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白果價格跌掉9成多 江蘇泰興銀杏產業陷入困境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人民网 賈東海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6票  浏览37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7月01日 07:26

  泰州泰興市宣堡鎮古銀杏森林公園大門一角
  
  眼下泰興市的銀杏樹已挂果,顆粒飽滿,豐收在望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這是宋代詩人李清照的一首借物詠志詞,詩人用銀杏的高潔抒發了自己的心志,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首詞卻成了當下江蘇泰州泰興銀杏產業從“陽春白雪”到“下裡巴人”的預言。
  
  江蘇泰興是名聞遐邇的“銀杏之鄉”,古銀杏、銀杏定植數、銀杏產量、銀杏品質均居全國之冠,享有華夏“銀杏第一市”美譽。9月份即將迎來銀杏的成熟季節,然而記者近期在泰興採訪卻發現,曾經顯赫一時的銀杏產業卻成了當地無人問津、視若敝屣的“夕陽產業”。每年收獲季節,銀杏樹上大量的成熟白果無人採摘,任風吹雨蝕,自然脫落,最終被當成垃圾清理。當地政府為振興銀杏產業禪精竭慮,但收效微乎其微。泰興市農委副主任、農業資源開發局局長欒炳群直言不諱:泰興振興銀杏產業道路曲折,坎坷艱難。銀杏產業猶如玻璃瓶裡的蒼蠅,能看到光明,騰飛困難重重。
  
  現狀:黃金產業淪為“夕陽產業”
  
  銀杏,俗稱白果、公孫樹,為高大落葉喬木,樹姿雄偉壯麗,春夏翠綠,秋冬金黃。6月底,記者來到泰興市宣堡鎮的古銀杏森林公園,隻見成群的銀杏樹橫看成排豎成行,樹葉層層疊疊,雨水浸透過的白果顆粒飽滿,一嘟嚕一串的綴滿枝頭,滿目誘人。不過,當地銀杏樹農並沒有即將豐收的喜悅。家住宣堡鎮張河村古銀杏森林公園內的張阿姨告訴人民網記者,現在銀杏果成了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以前,銀杏果(白果)的價格很高,一斤能賣到30多元,最高達50元,但最近幾年白果價格一落千丈,一跌再跌,前年價格還在三五元一斤,去年一斤才買1.5元,隻相當於高峰時期的3%。
  
  談到銀杏的輝煌,張阿姨回想起來一臉興奮。她說,大概1996年,銀杏果的價格達到了最高,一斤售價三五十元。當時,當地小伙子找對象,女方家人首先要到男方家“實地考察”,看男方家中種植了多少銀杏樹。如果男方家中散種有幾棵銀杏樹,這對姻緣就有可能成﹔如果男方家中是專門大面積種植銀杏樹的人家,那就成了女方首選的“香餑餑”。按照當時的白果價格,一棵盛果期的白果樹按最高產量1000多斤計算,收入可達兩三萬元。那時候工業還不發達,當地農民除了種植水稻,就是指望房前屋后的白果補貼家用。
  
  可好景不長在,2000年之后,白果價格開始下跌,到2010年,白果價格跌到了5元一斤,如今僅有1元多一斤。每到銀杏收獲季節,大面積種植的果農忙收摘,還需要請人幫工,賺錢微乎其微。散種銀杏的人家,請人收摘還賺不回工錢。黃河村的王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目前在上海打工,月薪6000元,如果請假回來收摘白果,往返的路費要200多,如果請三個人幫工,一天一人需要支付100元,收摘后再脫皮清洗需要3天時間,再加上自己的誤工費,共計需要花費2000多元。可是,由於白果的售價低,出售白果的收入還沒有開支多,因此他寧可白果爛在樹上也不回來收摘了。因為沒有收摘,到了冬季白果自然脫落墜地,地上的白果外殼腐爛,還影響了環境衛生。
  
  記者了解到,銀杏樹全身是寶,不僅銀杏果藥用價值高,銀杏樹的鮮青葉也是藥用原料。銀杏樹育苗、嫁接、苗種出售,都有很高的價值。不過,當地居民反映,現在不光銀杏果不值錢,銀杏樹的價格也在下跌,同樣,銀杏的鮮青葉價格也跌到了谷底。銀杏村的甄先生告訴記者,銀杏的鮮青葉是制藥的原料,主要提取黃酮成分。如今,鮮青葉的價格也跌到了每公斤3元,銀杏樹苗的價格也一跌再跌,5公分粗的銀杏樹一株才賣60元左右。銀杏是生長緩慢的樹種,即使長到5公分也需要六七年的時間,這麼慢的周期,這麼低的價格,對育苗者來說太不劃算了。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