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一个台果进口商的转型之路 搭建台湾食品登陆大平台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台海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09票  浏览26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月15日 15:33

  台海网1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兰文/文 张向阳/图)春节即将来临,台湾食品进口商、厦门高翊贸易公司吴超总经理可忙碌了,一方面忙于与众多台货供应商接洽,另一方面与大陆的多家大卖场商谈,他搭建的台湾食品“登陆”大平台,正为大陆输送来与日俱增的台货。
  
  本月上旬,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新大楼投入使用,吴超入驻二楼展示大厅,经营面积约600平方米,是集散中心最大的台湾食品销售商,店内除了展销台湾水果,更多的是各种台湾食品。
  
  吴超原来专门进口台湾水果,与众多落败的台湾水果进口商不同,吴超在经济寒冬仍然经营着火热的生意,在金融危机中逆势成长,这得益于他的及早转型。  

  从进口台果到创立品牌
  
  2005年大陆宣布对15种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进口,吴超与台湾贸易商郑勇南联合引进了大陆首批零关税台果,之后大批量进货,成为“吃螃蟹者”。
  
  不过吴超很快发现,台果赚得大陆民众的吆喝声后,销售却渐渐冷了下来,而且每进一批货,都要烂掉不少水果。他与郑勇南合计:不如把鲜果做成果汁,既有台果卖点,又解决了易腐烂问题。于是两人自创“阿莎力”果饮,组织了一批台湾食品厂为其加工“阿莎力”果饮。
  
  在大陆几次大规模展销后,“阿莎力”反响良好,两人迅速拉开战线,最多时在大陆开了60多家专卖店。然而,专卖店的过度扩张已埋下资金流隐患,专卖店销售无法跟大卖场比,在最艰难时两人举债数百万,吴超紧急转型,收缩规模,到去年底把“阿莎力”专卖店从60多家缩到不足20家。
  
  从品牌专营到综合代理
  
  做品牌可赢得长期效益,但必须有足够财力支撑;而代理其它品牌,虽然“为他人作嫁衣”,但能取得品牌厂商的支持,赢得短期效益。
  
  吴超努力做到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之间的平衡:一方面收缩专卖店规模,另一方面与台湾多家食品厂商合作,做他们的大陆总代理商。吴超利用厂家的品牌、资金、人力资源,减轻了经营压力。
  
  目前吴超代理了“丰喜”水果布丁、“十全”调味品、“皇族”休闲食品、“金台湾”高粱酒等一系列台湾食品的大陆销售,减少了供货中间环节,在售价上具有比较优势。
  
  同时,吴超与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等大卖场的大陆总部合作,借助大卖场网络在大陆铺开。台湾食品借助这种通道,短时间就能迅速覆盖大陆市场,无需再为拓展不同区域市场而费心费力了。
  
  “专卖店是单干户,大卖场是团队,单干户当然不如团队!”吴超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