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沉寂七年重塑品牌 丰都红心柚回抢本土市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重庆商报   发布者:管理员
热度173票  浏览11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1月07日 14:04
  丰都每年举办的柚子节,是果农促销的好时机。记者杨圣泉摄
  
  11月2日,在丰都三元镇等地,一片片柚林挂满沉甸甸的果实。“目前已有近万吨果子被本地商家提前订购。”丰都县农委副主任余宏斌告诉记者,丰都红心柚曾因各种原因一度淡出本地市场,如今它终于又开始得到本地消费者的认可。
  
  当年的“重庆名柚”为何沉寂这么多年?它在发展中经历了怎样的阵痛?连日来,记者深入丰都三元镇等红心柚主产区探寻它的品牌重塑过程。希望它的经历,能对其它地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带来些许启示。
  
  跌落
  
  重庆名柚“墙内开花墙外香”
  
  据丰都县农委统计,今年全县7万多亩红色柚的产量将达3万多吨,目前有1万多吨果子已被商家订购。
  
  “丰都红心柚在发展中走过不少弯路,但它没在困难期消亡,而是在困境中成功地完成了品牌重塑。”丰都县农委副主任余宏斌感慨地说。
  
  “红心柚是丰都特有的柚种,经过100多年的培育形成。”余宏斌介绍,这种柚子果肉红艳、酸甜适中、回味悠长,从1994年开始多次被农业部等评为“优质果品”、“中国名牌产品”。1998年,丰都红心柚被评为与梁平柚、长寿沙田柚齐名的“重庆名柚”。然而,一些丰都人没有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提前采摘、以次充好等做法,对丰都红心柚的品牌造成严重影响。再加上储存保鲜环节技术落后、营销方面缺乏有效的推广,丰都红心柚跌入低谷:从2003年开始出现大量滞销状况。
  
  急功近利、自毁品牌带来的恶果,无疑是对重庆本地柚子产业敲了一记警钟。为了生存,丰都红心柚开始“突围”,在广东等地寻找市场,导致“墙内开花墙外香”。
  
  重塑
  
  科技助力练“内功”提品质

  
  果贱伤农。丰都红心柚发展逐年“冷”了下来,整个产业基本处于自发无序、自生自灭的境地。“砍树毁园事件时有发生,个别镇乡甚至退出红心柚产业发展的阵营。”丰都县农技站果品技术员李昌明说。
  
  看到红心柚种植面积、品牌影响、市场份额逐年递减,丰都县开始反思红心柚的产业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总结发展中的教训。2005年,丰都决定将红心柚作为本地最为重要的特色产业予以扶持,并着眼长远提升品质,完成重塑品牌。
  
  经过近几年发展,丰都红心柚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改进栽培技术提升柚子品质。在品牌打造上,三元镇等地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经验,成立了重庆丰都红友王有限公司,注册红心柚红友王商标,提升丰都红心柚的产量和品质。
  
  再生
  
  收复失地回抢本地市场

  
  2010年,丰都红心柚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了“中华名果”称号。经过七年努力,长期“外销”的丰都红心柚决定从今年“发力”回抢本地市场,一雪前耻。“去年我订购了两吨,运回主城后仅半个月就销售完了,今年提前来这边订购了5吨,应该卖得完。”家住沙坪坝的水果商贩刘永朋说。
  
  丰都县农委副主任余宏斌介绍,今年该县红心柚在3万多吨,已有近半被预购,其中有近万吨系本地商家提前订购。据估计,今年丰都红心柚产值将达3亿元左右。
  
  产业发展起来了,丰都开始大打柚子牌,挖掘产业潜力。为了扩大“丰都红心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近几年丰都县委、县政府连续三年举办了丰都红心柚旅游文化节,,聚集人气,放大柚子产业的文化和经济功能。
  
  从2005年开始,历经七载,丰都红心柚在沉寂中凝集力量完成了“产业改造”,走上产业化发展道路,如今实现了从资源优势向商品优势的转化。
  
  相关新闻
  
  本地柚子产业初具规模
  
  市场份额近五成
  

  市农业委员会特色经济发展处副处长文泽富称,目前我市柚树面积有40余万亩,已成功打造出梁平柚、长寿沙田柚、丰都红心柚等近十个本地柚子品牌。现在本地柚子的市场份额已接近50%。
  
  据市果品行业协会统计,今年本地柚子丰收,仅梁平、长寿、丰都三地的产量就在20万吨以上。随着丰都红心柚、梁平柚、长寿沙田柚等本地品牌的崛起,外地柚子主导重庆柚子市场的格局正发生改变。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