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探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科学报 作者:王静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03票  浏览1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2月25日 16:35
  探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
  
  “让科技体现到每一个细微环节”
  
  2月22日,年味还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准备给果农们进行一次培训。经过冬剪的果树,粗翘的树皮里,常常隐藏着多种病害,应及早刮去树上的翘皮,并将其和病虫体全部收起烧掉。同时,还应当检查树的主干、枝桠是否存在腐烂病,并涂上消毒液,以确保果树健康。每年,他们都会就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给果农们做各种培训。
  
  就在几周前,《中国科学报》记者随科技部农村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科技推广处相关人员等一行,从西安杨林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向东南行进2小时余,来到陕西省白水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所在地。
  
  在一排排修剪整齐的果树前,一个标牌十分醒目,上面写着“让科技体现到每一个细节”。
  
  果园里,安装在试验站屋顶和树上的摄像头时刻都在工作。“在学校,我们也能看到果园每一个角落的实时情况。我们希望把试验站打造成‘百年老店’,积累每天的变化数据,及时调控土地肥力,并开展科研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管科研的副校长李华说。
  
  细心的参观者会发现,这里的每一棵树,临近根部都包裹着一条高约6寸的白色纸带,其上字迹依稀可辨――“诱虫带”。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位教授的发明。
  
  “别以为冬季果园就没事了,有一种虫子在冬天会钻入树根,啃食树根,如不防治,到春天树根就烂了。”试验站专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每年在苹果采摘后,他们都要采取很多防虫措施。除诱虫带,还有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迷向丝等布设在果园。
  
  记者还看到,这些苹果树树形各异,有的如纺锤,有的呈“Y”型,有的现“V”型,还有的伸出百枝,搔首弄姿,尽显形态。而且每一组树前方都有明确标记:“不施肥”、“单施化肥”、“单施有机肥”、“传统施肥”等。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这里的许多树木还都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原来,因树已衰老,吸收土壤营养能力不足,教授们便在树下插入新的树枝进行嫁接,让老树焕发新的青春。
  
  但是现代化苹果园的建设和发展却经历了颇多周折。对此,试验站专家梁俊感慨颇深。
  
  原来,试验站首席专家赵正阳在白水的第一个行动就是间伐苹果树,结果遭到了村民们的阻挠。“树多才能结出更多的果子嘛!”村民们说。
  
  无奈之下,赵正阳向村民承诺:“赔了,少了果实,都由我来赔。”
  
  结果,第二年,间伐的果园结出的苹果总重超过了未间伐的果园。为此,有些村民看到结果后,依照他的方法,也间伐了自己的果园,但仍有人不信。直到第三年,在见到间伐果园村民收获的实效后,附近的村民才一一效仿。
  
  为了让更多农民提高苹果园的效益,苹果试验站还采取“1+4+4”的结合模式,让学校1名专家带4名县级技术干部和4名乡级技术人员,组建一支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位苹果专家与白水县56名基层技术骨干组成的科技推广队伍。这支队伍,带着白水县7个示范乡,使8项苹果关键技术得以全面推广。目前,白水县年产苹果50余万吨,占当地农业生产总值70%以上,成为“中国苹果之乡”。
  
  白水县林皋镇四街村村民翟粉贤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她从1985年就开始种植苹果。今年她新种植了4亩地的苹果,并加入了苹果合作社。在试验站教授的指导下,她的果园每亩收入从4000~5000元涨到了1~2万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白水苹果试验站成立后,他们培育的‘金世纪’、‘秦阳’、‘粉红女士’等一批新优品种得以推广。该试验站还正在推广矮化密植使用先进技术,力争使白水县优果率从35%提高到80%以上。现在,全县52万亩苹果中,有30万亩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6万亩通过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据白水县副县长刘建成介绍,白水的苹果大多供出口。”
  
  李华表示,“大学要发展,必须接地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每在一个地方建一座试验站,首先的工作便是给地方政府作产业规划,并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以求双方发展。有了试验站,我们的科研一定会干出特色,并走在世界前列”。(王静)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