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业评论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副县长网上助农叫卖,是耶非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作者: 邓海建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95票  浏览8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11月27日 11:11
  摆事实
  
  神曲《小苹果》火到美国去了,但农田里的小苹果未必好卖。在甘肃省陇南市礼县永坪乡九图村,400多亩苹果因今春遭雹灾袭击,果面留下点点小坑,虽吃起来一样香甜可口,终究因卖相不好而乏人问津。为了解决这个烦恼,地方领导在微博上推销苹果。随后,一家名为“礼县苹果店”的淘宝店也跟着蹿红,开张3个月,卖出总额近400万元的苹果。这一成绩的取得,跟一名温州青年的努力密不可分。他叫潘喆,现任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副县长(详见本报11月24日A9版)。
  
  讲道理
  
  副县长为小苹果“站台”,其心可鉴,其情可嘉。
  
  一声吆喝,就助销了14万公斤受灾苹果,“大V”们的爱心接力,彰显了网络世界的正能量。更难能可贵的是,潘喆没有止步于受灾苹果的销售,而是将“礼县苹果”打造成一个成长起来的市场品牌。眼下的问题解决了,未来的路也铺好了,剩下的,就看“奔跑吧,苹果”!
  
  不过,细想想,点赞之余,还是有些绕不开的问题,值得深思:一来,若是这田间地头的苹果没有幸运地遇到潘喆,是不是终究难逃烂在地里的命运?要知道,会玩微博、又玩得比较有影响力的副县长,未必是多数。二来,细究潘喆的分工,“分管商贸、工业”。就常识而言,苹果等农副产品滞销,恐怕首先是个农业问题。那么,在“农业产业化”早就是陈词滥调的今天,地方农业部门为什么没能管好这事儿?这究竟是没管好,还是压根儿就没心、没能力管?
  
  这些年,各地领导为滞销的农副产品在网上站台之事不胜枚举。譬如甘肃省成县县委书记“@成县李祥”在网上卖核桃,两个月时间,其“自发+转发”的关于鲜核桃的微博总数量超过500条;又譬如陕西省宜川县云岩镇副镇长“@百姓大于天”也在网上卖苹果,据说2011年他发布了一条“副镇长微博吆喝卖苹果”的微博,一下卖了20吨苹果;再譬如共青团陕西省委农工部部长“@陕西魏延安”在微博上叫卖来自黄土高原的“吴堡红枣”……客观地说,这些“官版”微博达人,借助自身的公信力与影响,扎扎实实帮助地方果农部分地解决了产销对接问题。不过,吆喝再好,尽管有互联网的外衣,说白了,大多还是粗放的“站街模式”。
  
  事实上,中国目前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已超3万家,其中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已达3000家。然而,农产品电商亏本运营却是尴尬的行业现状。眼下,世界互联网大会也开了,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不是领导会上网、会吆喝,而是规模化的产业链能与网络有序衔接,真正在全球市场大网中打开局面。
  
  一个共识是肯定的:真正的市场经济,行政作为应该保持与市场的“远距离”,尽力减少微观干预。因此,早在1980年代中,就流行一句话,“不找市长找市场”。换言之,如果“市长”手太长,在市场里什么都抓、都管,就回到了计划的老路,价值规律就要被扭曲,供求配置资源就成了空话。当下,温州政府“割肉”放权,本意也就是要念好“减字诀”,让企业离市场更近一点、离“市长”稍远一点。
  
  下结论
  
  当然,领导偶尔帮果农叫卖一下滞销的水果,自然也没什么不可以,就像名人大腕也会到影视剧中“跑龙套”一样。
  
  不过,有两点还是要明确:一是权力能立竿见影的事情,放到市场上未必永远能“依葫芦画瓢”,毕竟,官员不是无所不能的咸蛋超人。有些信誉与情感,一次性消费完了,不可能源源不竭还能再生。二是网络固然是个好东西,但也是把双刃剑,能开拓市场,也能成为成本负累。农副产品销售能不能“别有洞天”,说到底,不在乎上不上网,而在于产品质量与服务,产业结构与规模,营销规律与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