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沼山胡柚”愁销路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讯 (记者 王德华) 原澄澄的胡柚已变暗发黑,有的身上长满绿毛。鄂州沼山镇牛山村16组柚农王振东心中火急火燎,他说,家中还有2000多公斤胡柚,随着天气转暖,十天之内不卖就会全部烂掉。
王振东从1999年开始种植8亩胡柚,是鄂州市种植沼山胡柚最早的农户之一。他种植的胡柚,最高亩产达到2500公斤,被当地人称为“胡柚大王”。
昨日,记者在王振东家中屋后山坡上的胡柚林中看到,红薯窖里、柚树下、屋旁到处堆着腐烂的胡柚。王振东说,去年他采摘胡柚1.5万公斤,按每公斤1元的价格卖了5000公斤,除了送亲戚朋友和家中还有些没烂的外,烂掉的有5000公斤。
像王振东这样,眼睁睁看着胡柚一天天烂去的柚农还不少。据沼山胡柚协会会长杨裕才统计,5个胡柚种植大户家中的胡柚共烂了一万多公斤,沼山镇烂掉的胡柚至少有20万公斤。杨裕才办了一个胡柚加工厂。他说,由于市场推广不到位,他一年只能加工20吨胡柚,由于加工量小,他的企业留不住技术人才,制约了工厂的发展。
梁子湖区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全区有近1000户柚农,共种植胡柚约5万亩,年产约2500万公斤,是我省最大的胡柚生产园区。
“胡柚没卖出去,一是因为产量越来越大,以农民自产自销为主,销售渠道又不畅;而胡柚保鲜技术滞后,深加工环节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该负责人说,任何一个经济作物,不能单单考虑种植和生产,销售和深加工环节必须配套跟上。
◇链接◇
1994年,鄂州梁子湖区沼山镇将常山胡柚迎进门,试种后迅速推广。1997年,经当地农业专家考察确认,沼山具有与常山相同的地理纬度和自然气候环境,适宜推广种植胡柚。
经过多年精心培育,这种色泽金黄、酸甜适度的水果,在沼山落地生根。2004年,沼山胡柚被评为湖北省优质水果;2007年,沼山胡柚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去年3月,沼山胡柚成功领取到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沼山胡柚”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证书。
5000公斤胡柚卖不出去,烂在家里,鄂州沼山“胡柚大王”王振东焦急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