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国内新闻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果子成熟了 果农喜上眉梢 翠冠梨造就新福村“甜蜜产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江西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36票  浏览112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7月19日 11:32
 7月18日,安义县黄洲镇新福村漫山遍野的翠冠梨成熟了。硕果累累的翠冠梨压弯了枝头,也让数百村民笑弯了眉毛。

  新福村翠冠梨产业发展只有短短十年时间,但新福翠冠梨已名扬四方,全村200多户果农至今已栽种翠冠梨3000多亩,并规划建设万亩翠冠梨园,成为全省科普示范基地和南昌“一村一品”的榜样。十年造就一个新产业,新福翠冠梨发展有何秘诀?

  科技决定活力 500株梨苗引发的产业裂变

  新福翠冠梨产业的崛起,源于500株梨苗。作为一个典型的丘陵山村,新福村土地肥沃,种梨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新福村党支部书记刘厚仕是该村第一个种梨的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便栽种了百亩黄花梨,经过数年经营,黄花梨长势很好,但因品种较老,收益不大。2001年,一次偶然机会,刘厚仕从市委农工部获得500株翠冠梨树苗,说是从浙江引进的新品种。在专家的引导下,刘厚仕试栽了这些翠冠梨苗,经过四年的精心培育,2005年,500株翠冠梨树挂果上市。这些翠冠梨不仅上市较黄花梨早,而且与黄洲镇的气候、土壤特别相配,口感非常好。上市当年,翠冠梨的价格是普通黄花梨的好几倍,周边超市争相抢购。

  刘厚仕意识到品种的重要性。他果断将百亩正当“壮年”的黄花梨树全部砍掉,栽上翠冠梨树。在果业生产中,他深谙科技的魅力,顺应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积极使用新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

  翠冠梨挂果,他不惜成本,第一个使用梨果品“套袋”新技术,保证梨的更好品相和口感,他使用生物农药、生物有机肥,并使用节水滴灌设施,他还建起一个150平方米水果保鲜库,以延长果品销售时间,增加了经济效益。

  一系列科技手段的运用,激发了新福翠冠梨的活力,短短几年,新福翠冠梨产业便迎来裂变式发展。

  启示一:一个产业的崛起,需要一个领路人,更需要一个学科学、懂科学的领路人。先进农业科技决定了产业活力和效益。

  村民变“股民” 建合作社让村民齐发“梨财”

  刘厚仕栽种翠冠梨出名了,但最初仅仅数百亩的产量,连南昌百货大楼集团的订货量都难以满足。

  产品供不应求,怎么办?2005年,刘厚仕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免费为村民提供树苗,提供技术指导,鼓励村民栽种翠冠梨,壮大翠冠梨产业。但他这个决定遭到家人反对,家人想不通:一家做生意多好,找这么多竞争对手来,就不怕商家压价啊?刘厚仕解释,带领村民致富是一名村支书的责任,只有更多新福人来种翠冠梨,才能吸引更大客商,把新福翠冠梨推向更大市场。

  随后,村里许**员也开始跟着栽种翠冠梨。村党支部还成立果业合作社,创新经营体制,对果业实行股份制改造,鼓励农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入股,加快土地流转,让村民变“股民”。如今,全村已有200多户村民栽种翠冠梨,发展翠冠梨基地3000多亩。

  村民陈敬海栽种了10余亩翠冠梨,如今梨树全都挂果,他们还将翠冠梨销往上海。翠冠梨24个一箱,每箱售价50元。老陈笑着说:“一个梨子就卖2元多,今年收入肯定不错。”还有一名70多岁的老人王玉贵,在南昌一家单位退休后,也跟着种了10多亩翠冠梨。老人说,在果园里天天呼吸新鲜空气,每年还能赚到不少钱,值!

  在新福果业合作社的统一开发下,越来越多客商瞅准新福翠冠梨,每天前来洽谈购货的络绎不绝。刘厚仕说,新福村仅今年就新增小轿车30多辆,他所在的新福村委会刘家自然村,60多户人家90%都有了小轿车。

  启示二:只有“蛋糕”不断做大,让大家共享“蛋糕”,味道才能更好更持久。不搞单打独斗,通过成立合作社,推行“支部+协会”,“党员+农户”模式,共同合作经营,才能有效降低市场风险,做大市场,促进产业壮大,变少数人富裕为共同富裕。

  超前意识引领产业 让翠冠梨形成完整产业链

  7月18日,在新福翠冠梨基地,记者看到,不少市民自驾游来到基地,一边体验摘果的乐趣,一边品味翠冠梨的滋味。游客说,在山地里吃梨,味道自然不同。

  仅仅栽种翠冠梨,产业链难以延伸。瞅准农家乐休闲旅游近年来格外跑火,新福村从今年上半年起,就开始注册成立公司,规划开设摘果、吃农家饭等休闲旅游项目。围绕着翠冠梨基地,村里还计划栽种桃、李、杨梅葡萄特色农产品,让游客体验四季可摘果的乐趣。

  超前的市场意识,才能引领产业不断前进。新福村在果业协会的基础上,成立党支部。果业党支部36名党员,信息相对多,意识更超前,思维更活跃,他们也推动着新福产业链不断延伸。

  刘厚仕还向记者描述了新福村的一系列宏伟蓝图: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再栽种3000亩翠冠梨,让基地做得更大,更具影响。同时,注册“农帮果园”商标,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力,打入更广阔的市场。村里同时规划引进深加工企业,以增加梨产品附加值。

  “随着省市越来越多部门关注新福,我们相信,新福翠冠梨产业必将越做越大,新福村百姓必将奔向更加幸福的明天。”一名新福百姓对未来充满信心。

  启示三:引领产业不断壮大,要有超前的市场意识,要有支撑产业不断发展的“好参谋”。一个建在协会上的党支部,或许就是超前意识不断产生的源泉。安义以支部为龙头,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产业基地和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出一条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建设新村的好路子。

  帅如琼 本报记者李晚成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