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果品合作社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新思维才有新变化——记梨树县供销社创新之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吉林农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24票  浏览6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3月18日 18:18
  说起供销社的风光,有人一定会说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那时一切凭票供应,他们手握物资分配大权,所以供销社门前天天车水马龙。
  
  可是今天走进梨树县供销社,依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这是为何?
  
  “我们由过去单一地向农民销售商品,转为组织、联合农民一起经营商品,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得到了农民的信赖。”县供销社主任刘春兼这样告诉记者。
  
  一组数据给他这句话做了注脚:2008年,梨树县发展的26个农民专业社,共带动9300户农户,为农民增收5亿多元。“参加专业合作社的农民,每户至少挣三四万元钱,你说农民高兴不?”刘春兼说。
  
  可前几年自己都面临生存危机的供销社,是如何凝聚民心,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的?刘春兼斩钉截铁地说:转换角色。由站在台上,转向走到农民中间,和农民一起发展。
  
  可这转型之路是怎么走的?刘春兼说,首先要有自己的阵地,建立自己的龙头企业。他们把目光盯上了梨树县天成油脂有限公司,这个创建于2003年的大豆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仅10万吨,可周边乡镇却有5个乡镇的农民种植大豆。为了打开这个缺口,他们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加大了企业投资,使企业规模扩大了3倍。这样不但依托这5个乡镇成立了大豆专业合作社,而且还带动了万发、东河等十几个乡镇的农民共同发展大豆种植业。仅去年一年就签订大豆订单合同5万份,订单面积2.5万公顷,带动农户5000余户。农民按照订单种植指定品种,使用指定化肥。在大豆生长期,派出技术服务队帮助农民搞好田间管理。农民种植大豆比种植玉米在收益上提高10%,每公顷增加收入2000元以上。不仅解决了卖粮难问题,而且也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原材料,保证了企业的发展。
  
  有了阵地,还要有自己的队伍。为此,他们开始琢磨创办更多的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榆树台镇周边农民有种蔬菜的传统,为发挥这一优势,2005年,他们成立了大白菜专业社,并成立了白菜经纪人队伍。合作社的成立,改变了农民多年来形成的只种秋白菜不种春白菜的习惯。同时,引进了优良品种,使农民由一茬玉米变成了两茬蔬菜。白菜的种植面积由2005年的30公顷增加到2008年的230公顷,带动农户400多户,公顷产收入超过5万元,是玉米产值的3倍,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100多万元。
  
  如果说,大白菜专业社让他们尝到了甜头,那么马铃薯专业社的建立,是让他们更有了信心。一次考察,他们发现脱毒马铃薯市场前景大。为此,他们从内蒙古引进脱毒马铃薯优良种子,以优惠价售给农民,扶植农民种植,并同意收购。2008年,仅这一项,全县就种植100多万公顷,产量超过500万公斤,收入是种植普通玉米的4倍多。
  
  有了企业,有了合作社,还要有自己的品牌产品。在考察中,他们发现,生猪养殖一直是农民关注的致富项目,可农民心里没有“主心骨”。为此,他们成立了生猪养殖合作社,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生猪养殖基地。在饲养过程中,他们首先采取培育典型,示范饲养,使农民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科学养猪的可靠性和规模养殖的稳定性。其次是采取基地带农户,稳定饲养。不断引进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把改良后的仔猪卖给农民,并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帮助农户搞好销售工作,形成基地加农户的利益共同体。榆树台生猪专业社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出“梨北”牌瘦肉型生猪,在北京市场上每公斤比普通猪肉高0.4元。目前养殖大户每年出栏800头以上,全年通过专业社卖出生猪150万头。活跃在镇里的卖猪经纪人就有近百人,高峰时,每天拉生猪的汽车有280辆,每辆大车还带动4辆小车,生猪已销往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每头盈利300元左右,每年可为养猪户实现利润3亿多元。如今,生猪已成为梨树县供销社的拳头产品。
  
  由站在台上只销售产品,到走近农民,想方设法带领农民一起发展致富。我想,这也许就是梨树县供销社创新发展的新思维吧。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