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初探蓝莓产业现状:切勿“果贱伤农”
让农民增收,蓝莓产业功不可没
为了充分挖掘蓝莓产业的发展潜力,我市沿丹大高速规划了包括蓝莓种植在内的精品农业发展带。经过多年的发展,精品果蔬农业让农民增加了收入、让投资者尝到了“甜头儿”。采访中,记者遇到了岔山村的50岁的农民林春丽,她在背着一箱刚刚采摘下来的蓝莓送到冷库里保存。林春丽告诉记者,她家以前种苞米,一年到头才有1400元的收入,现在她常年在蓝莓园做采摘工,一年下来能收入2万多元,虽然辛苦一点,但毕竟收入提高了。张永恒总经理介绍说,像林春丽这样的成熟采摘工,采摘旺季时一天能采70-80斤,每天就能收入150元左右,不仅如此,农民还能分到集体土地出租的租金收益。

当地农民林春丽靠采摘蓝莓致了富。
解决用工荒,采摘游方兴未艾
尽管农民的收益在提高,但到了盛果期采摘旺季,本市所有的蓝莓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用工紧张,蓝莓不同于其他水果,到了成熟期如果不及时采摘下来贮存在冷库里,那一年的辛苦将付之东流,张永恒介绍说“今年的雨水大,蓝莓一旦成熟一遇到雨水冲刷,就很容易脱落,7月的这几场大雨,让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成”,而由于缺少人手,导致成熟的蓝莓摘不下来甚至烂在枝头,那更是可惜至极,而不断抬高的人工成本也让蓝莓种植者感受到了成本的压力。

图为采摘工在作业。
为了解决用工紧张问题,这两年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我市蓝莓种植园都开始大力推广采摘游,让游客到蓝莓园里体验亲手采摘的乐趣,既解决了用工荒问题,有增加了蓝莓园的收入,可谓“一石双鸟”。以张永恒所在的蓝莓园为例,目前每位游客的入园门票为30元(4月初门票价最高曾达128元/人),当然这30元得保证游客吃个够,但游客来了绝大多数不会空手而归,都会采购一些带给亲戚朋友,目前市民采摘对蓝莓园总收入的贡献已经达到了两成,且有逐年提高的势头。

因连续降雨致熟果脱落,今年的收成减一成。